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供宰相参议国事,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同时,又创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政事堂正厅之后,分理众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门下省成为决策机构B.宰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D.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资治通签》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B.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减少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2022-06-30更新 | 16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学考选考科目适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也造成决策缓慢,相互推诿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初中央实行
A.“中朝”决策B.政事堂议政C.中书门下行政D.北门学士参政
2022-05-19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玄宗时期,诏敕应该由所有的宰相共同署名,值事宰相签署后,还要历抵其他宰相府第去签署。肃宗时,“许令直事者一人,假署同列之名以进,遂为故事”。德宗继位后,废除假署代名制,后又改宰相一日一值守,但宰相不能有连续的掌权时间。这些举措有利于
A.防范宰相专权擅政B.避免行政决策失误
C.提高中枢决策效率D.扩大中书省的权力
2022-03-23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的结构特点表现在:三省的长官和下级官员之间的隶属关系严格,三省成为独立于皇帝之外的政权机关,三省对政务处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由此可知,唐朝前期的政治体制
A.使决策和行政权分离B.凸显了皇权专制特点
C.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D.减少了皇帝决策失误
6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
A.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2022-03-02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7 . 《旧唐书》记载:朝廷疑议及百司表疏,皆密令万顷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此举
A.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B.强化了宰相总理财政的职能
C.显示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D.体现了中央权力的制衡原则
2021-08-26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从汉武帝选用一些亲信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到隋唐宰相权力分于三省再到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科,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历代帝王对相权调整的目的有
①监督官员规范网执政   ②防范宰相擅权
③提高行政效率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7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认为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唐初,事实上掌握尚书省大权的长官是
A.典客B.仆射C.谏议大夫D.司隶校尉
2021-05-09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B.强化对中枢决策机构的控制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