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有利于专制皇权的加强
C.建立起了科学的行政体系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加强了皇帝权威B.巩固了中央集权C.实现了民主政治D.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1-10-16更新 | 382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朝廷政治体制发生重大改革,开始了“中朝预政”,即用侍从之臣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中央破格选拔人才B.导致了少数朝臣权力过大
C.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D.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之争
2021-09-22更新 | 57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时)
4 .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A.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B.限制丞相权力以强化专制
C.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D.反击匈奴的军事战争需要
2021-09-22更新 | 790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问题思考: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那几个重要演变阶段?
7 .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官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制
A.在魏晋时期已经完善定型B.随着君主专制强化而发展
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能够有效防止宦官的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亲自过问一切政务,让九卿和丞相不得直接奏事,与此同时,他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汉武帝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有利于抑制门阀士族D.革新了官吏选拔任用
2021-07-22更新 | 481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9 . 唐朝的门下省负有驳正违失、审议签发的重要职责,具有特殊意义。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理说:国家设置中书、门下省,就是为了互相稽查,如果中书省的诏救有错误,门下省就应进行驳正。唐朝强化门下省封驳职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统治效能B.缓和君主和宰相之间的矛盾
C.促进吏治清明D.促使行政权力向门下省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唐后期宦官专权,枢密院开始由内廷私人班子向外朝政府机构转变;五代枢密使改由士人充任,包揽了财、政、军三大要务;宋代以中书、枢密分掌文武,完成了军政分立的过程。枢密使职权的演变
A.体现了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B.有效预防了国家吏治的腐败
C.说明古代军事机构设置严密D.基本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