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丞相及其出身。前后期出身的变化说明(     

汉初

萧何、曹参、陈平、申食其、周勃、灌婴、申屠嘉等(以上皆军人出身)

武帝

(前141-前87)

卫绾、窦婴、许昌、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车千秋等(以上皆军功或其先世得军功)
昭帝(前94-前74)王(郡县吏)、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

宣帝(前74-前49)

韦贤(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吏)、丙吉(狱吏)、于定国(狱吏)
元帝(前48-前75)韦玄成(名儒)、匡衡(大儒)
成帝(前33-前7)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举议郎)
A.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主流思想影响政府架构
C.士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2 . 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A.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B.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D.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2022-10-06更新 | 69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监督百官执政情况B.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D.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5 . 据史书记载:“自武帝以后,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其中,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丞相职权名存实亡
C.推行外儒内法统治思想D.皇权失去外在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7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8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抑制政治腐败B.提高决策效率
C.杜绝任人唯亲D.保守国家机密
9 . 唐初皇帝经常让低品级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高宗以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B.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
C.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D.尚书省淡出决策体系
10 . 在唐代所有的“封还”案例中,因君主坚持己见而最终迫使门下省给事中签署同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实唐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君主完全不经中书、门下而下发诏敕。可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因效率低下被君主弃用B.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有限
C.体现君主独裁开始出现D.使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