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及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而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
B.三省六部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减缓了由于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所沿用
2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
A.调整中央地方机构B.相权分散不利于中央集权
C.中央决策的科学化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唐代,凡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均要经由尚书省发付中央诸司及地方州、县;中央各政令机关有符、移、关、牒下达诸州者,也要经由尚书省发遣。这说明唐代尚书省
A.限制了中央决策权的行使B.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枢纽
C.履行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 自从汉武帝为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在卧榻之侧设立中朝以后,尚书台的权力日趋膨胀,它既是天子的喉舌,又是百官的冢宰,名义上不过是宫廷近侍,实际上却成为中央政府权力的总汇。尚书台的产生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是君相权力斗争结束的标志D.导致原有中央官僚体系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先后经历了13位丞相辅政。在13位丞相中,有人是皇亲,有人原是布衣,他们中有5位被处死,6位被罢免。这一现象表明
A.西汉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B.汉武帝力图削夺丞相权力
C.皇权与相权完全融为一体D.丞相位高权重局面被颠覆
2021-02-04更新 | 158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执行体系日臻完备。其执行体系包括
A.尚书省六部B.中书门下省C.尚书门下省D.中书尚书省
7 . 《汉书·公孙弘传》载:“(丞相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牦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牦时,坏以为马底、车库、奴婢室矣!”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汉
A.中央集权的强化B.丞相更替的频繁
C.社会经济的凋敝D.中枢机构的调整
2021-01-24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第07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8 . 《朱子语类》中记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A.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B.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尚书省权力最小形同虚设
2021-01-24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随堂练习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垒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为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救的机构”过渡。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决策的随意独断B.三省运行机制的退化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三省地位的不断上升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