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西汉时期的丞相及其出身。前后期出身的变化说明(     

汉初

萧何、曹参、陈平、申食其、周勃、灌婴、申屠嘉等(以上皆军人出身)

武帝

(前141-前87)

卫绾、窦婴、许昌、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车千秋等(以上皆军功或其先世得军功)
昭帝(前94-前74)王(郡县吏)、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

宣帝(前74-前49)

韦贤(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吏)、丙吉(狱吏)、于定国(狱吏)
元帝(前48-前75)韦玄成(名儒)、匡衡(大儒)
成帝(前33-前7)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举议郎)
A.军功爵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主流思想影响政府架构
C.士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2 .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监督百官执政情况B.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D.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 . 据史书记载:“自武帝以后,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其中,中朝拥有决策权。由此可知,汉武帝时(     
A.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丞相职权名存实亡
C.推行外儒内法统治思想D.皇权失去外在制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元帝时,根据刺史所监察的郡国大小,设置专门的辅佐人员,俸禄百石,开始有了固定的幕僚;汉成帝时,刺史可以选择所在州郡的统帅,根据自己的意愿任免官员。这表明当时(     
A.朝廷中枢权力出现转移B.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C.郡县和刺史间相互制衡D.政府监察效能得到强化
6 . 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抑制政治腐败B.提高决策效率
C.杜绝任人唯亲D.保守国家机密
7 . 唐初皇帝经常让低品级官吏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往往要加“参知政事、同三品”等衔,高宗以后,尚书省的左右仆射也加“同三品”衔参加政事堂会议。这反映出唐代(       
A.宰相制度逐渐被废除B.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
C.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D.尚书省淡出决策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披露了汉文帝陵墓——霸陵考古发掘的相关信息:霸陵双重陵园格局,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形成向心式布局。霸陵的布局体现了汉初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B.皇权为核心的尊卑观念
C.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D.众星拱月式的分封局面
2022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论证观点唐朝政治体制的创新

材料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三省权力互相制约。不论唐太宗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只不过因为儒教的纪律,促使当今天子在内部制造了些许监督方式来警惕他本身……它代表着皇帝之意志力,乃是一种人身上的品德,而非组织结构上之力量。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有学者认为三省分工并没有改变“专制体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2022-06-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7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暑假复习与自学课】2022年新高二历史暑假精品课(纲要下+选必一)
10 .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西汉中朝:汉承秦制,中央仍为____________制。但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汉武帝为加强集权,设立______(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丞相制被三公制取代,中朝________的权力逐渐增大。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西汉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刺史有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____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
东汉刘秀将________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隋朝三省六部制:______时期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______机构,门下省是____________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______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______,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________。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三省六部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州、县二级制:废郡,以州统县
唐朝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根据____________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______机构,后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____________势力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两宋二府三司制:最高行政长官是___________
_______,为宰相之职。宋太祖设________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州(府、军、监)和县二级 → 路、州(府)、县三级制
路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各级官吏。
元朝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____________制度。

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
明朝________废除______________,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明成祖建立起______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省、府、县三级制: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后向各省派出____________总揽一省之权。
清朝______设立________,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省、府、县三级制:除巡抚外,设______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2022-06-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前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