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自汉代起,朝廷就开设了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的课程“经筵”;到了宋朝经筵则完全制度化,时人曾评价:“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皇帝权威始终受制于儒家思想B.宰相权力日益成为皇权的桎梏
C.官僚集团对皇权形成制约机制D.皇帝的地位呈现逐渐降低趋势
2 . 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
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C.说明内外朝制度正不断完善D.旨在防范权臣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唐初,尚书省下设的六部各设四司,长官为郎中,每第一司称为“头司”,其名称与本部相同,另三司称为“子司”。此外,吏、兵二部为“前行”,户、刑二部为“中行”,礼、工二部为“后行”。这反映出唐代六部的设置
A.不便于官员的升迁B.推动了权力制约机制的优化
C.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D.带有明显等级色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建立的,其目的在于分散宰相的权力以强化君权。唐朝继承这一制度,看到的却是分散决策权力的好处。“三省六部制”的第二大优点在于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自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以来,国家行政制度的顶端是统领百官的宰相,并对国家行政负总责。如果对此权力结构用简单的图示来表示的话,国家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宰相,皇帝就像是金字塔上的避雷针。汉武帝设立内朝,通过身边的秘书机构直接向朝廷各个部门发号施令,要求政府部门同时向皇帝和宰相汇报,这就侵夺了相当部分的宰相权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便在制度上规定皇帝才是金字塔的顶端。

——摘编自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间宰相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宰相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