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通典》中记载,“秦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西汉末年,尚书署升为尚书台。到东汉光武帝时,尚书台已“主赞奏事,总领纲纪,无所不统”。这一变化
A.适应了君主专制发展的需要B.表明三公九卿退出历史舞台
C.激化了中央官员之间的矛盾D.降低了地方官员工作的积极性
2021-12-13更新 | 25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告身”为封建社会朝廷颁发给官员的身份证明,是官员“赋役优免、子孙恩荫、永业田申请”的凭证。唐朝告身的颁发程序,是中书省奉皇帝旨意写好任命词,经门下省审查和皇帝盖章后,将御批原本存档,另抄副本送尚书省办理正式手续。根据材料可知
A.唐朝最早出现告身制度B.楷书为古代公文书写的主要形式
C.告身仅为官员授官凭证D.告身颁发程序体现权力运行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4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准备下达修洛阳宫的指令时,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极言:“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最后,门下省根据谏言阻止指令下达。这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成为决策中心B.皇权为大臣所操纵
C.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D.社会崇尚简朴之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前期,诏敕由中书令主持起草,经由门下省审驳通过后即可下发尚书省各部执行,尚书省并无审核驳回诏敕的权力;唐朝后期,出现了尚书省封还诏敕的现象。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门下省地位下降B.藩镇威胁君主统治
C.君主专制的发展D.朝廷政务明显增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尚书台“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文帝“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东晋时,“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这说明
A.宰相权倾朝野B.行政效率提高C.君权有所加强D.中枢机构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太宗很重视发挥三省之间的配合与牵制,并且善于驾驭和控制三省。他特别强调中书省所发诏敕,门下省必须认真审核,驳正错误,不可依违其间。这说明三省制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B.有效发挥中枢机构的职能
C.杜绝了中央决策失误D.进一步扩大了宰相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初,三公位高权重,汉武帝任用尚书、侍中、中书令等心腹侍从以分三公之权,此后三公权力日益削弱。到魏晋南北朝,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主持的三省正式取代三公掌握相权。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
A.强化了皇帝的权力B.强化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C.同三公一样不利于君主集权D.增强了官僚制度的专业性
9 . 西汉初,丞相选用列侯(列侯:一种爵位,在中央任职)充任,汉武帝时不用列侯为相,而是在确定丞相后才封侯,东汉光武帝则干脆废除丞相封侯的制度。这一变化
A.极大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C.说明内外朝制度正不断完善D.旨在防范权臣加强君主专制
10 .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员日趋专业化。比如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负责决策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下列符合古代官员日趋专业化表现的是
A.官员考核标准的细化B.官员职能越来越细化
C.官员治理渐趋清廉化D.官员来源书香门第化
2021-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