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士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家世背景……姻戚之间的关联……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结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士人阶层)的认识及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较之唐朝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群体形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0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地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 年),进而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摘编自高明士等著《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朱元璋时,相继设立四辅官与殿阁大学士,帮助处理政务。至成祖“特简解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阔,参预机务。”宣宗时,设立制敕房、语敕房等机构。制语二房主要服务于内阁所主持的有关政府所有机密文书的誊录、保管工作。“于中外奏章,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但出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所有奏章除御笔亲批外,余皆由太监分批,以“批红”牵制“票拟”。司礼监和内阁地位平等、分工合作、相制相维,促使明代后期影响巨大的监阁体制框架的正式定型。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材料三: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运行中的什么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三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内阁制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影 响。
2022-12-1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2022-1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初,丞相“入朝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懂(正)是非”,到汉武帝时不再是“助理万机”的行政首领,逐渐变成了皇帝的助手。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枢机构的调整B.监察体系的完善
C.察举制度的建立D.丞相更替的频繁
2022-12-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唐代所有的“封还”案例中,因君主坚持己见而最终迫使门下省给事中签署同意的例子并不少见。其实唐代更常见的情况是君主完全不经中书、门下而下发诏敕。可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因效率低下被君主弃用B.对皇权的制约作用有限
C.体现君主独裁开始出现D.使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7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2022-04-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下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大致演变历程,其主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中央官制的完善
C.选官制度的完善D.中枢政务机构的演变
9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御史府 军机处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2022-02-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以皇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官僚体制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帝国建立。秦王嬴政自称“皇帝”以示大统一统帝国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历代王朝都没有废弃这位“始皇帝”创立的皇帝制度和皇帝这个称号。

——摘编自攀树志《国史十六讲》


秦朝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秦汉中央官制,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到隋唐其核心地位已被西汉中期以后相继出现的机构(下图)所取代。如遇需要集思广益的重大问题,则由宰相主持百官集议,以形成决策。中书、门下省与监察、谏诤相配合,共同保证决策尽可能正确。


唐朝中央权力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衡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皇明祖训》

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到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

——摘编自张仁忠《明清简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骗自赵翼《檐曝杂记》

军机处地位虽然显赫,但绝对地听命附属于皇帝,没有丝毫独立地行动和决策的余地。军机处的组织形式也很特殊,既无官署,亦无专官,又无属吏,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


(1)依据材料,指出秦朝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新变化。简要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发展的总趋势。
2022-01-04更新 | 35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