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杨国忠召左相及给事中、诸司长官皆集尚书都堂,“唱注选人,一日而毕,曰:‘今左相、给事中(门下省官员)俱在座,已过门下矣。'其间资格差缪众,无敢言者。于是门下不复过官。”这反映了唐朝后期(     
A.三省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B.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
C.君主权力受到了极大制约D.中枢运行机制遭破坏
2022-10-10更新 | 256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监督宰相执政
C.明确三省分工D.完善中枢体制
2021-06-15更新 | 2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后汉书·郭陈列传》记载:“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罚,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尚书台成为当时行政中枢   ②三省六部制已正式形成
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④统治者着眼于加强集权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监督百官执政情况B.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D.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初,经常在政事堂举行宰相议事会,但也常常出现“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云不决”或中书、门下两省官员“阿旨顺情,唯唯苟过”的现象。这说明(     
A.政令执行通道不畅B.宰相才干严重不足
C.集中议事不得人心D.机构之间协调欠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末年已有刺史干预地方行政事务;东汉时,和帝、安帝、顺帝、桓帝均曾下诏要求刺史亲预庶政,刺史由此逐渐获得选举、劾奏等人事权力,甚至染指兵权。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A.地方豪强受到压制B.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C.刺史制度明显异化D.监察官员品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河东薛元超出身名门望族,官至宰相,却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B.尚存在举荐做官的现象
C.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复杂性D.文官政治逐渐走向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与两汉时期丞相一人独任或最多两人相比,唐朝宰相一般由多人担任,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其中为首一人称为“执政事笔”。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建立宰相“十日一秉笔”的轮流执政制度。这反映了
A.宰相制度发展有利于决策正确B.皇权受到制约
C.唐代官僚机构膨胀远胜于汉代D.相权趋于弱化
2022-04-08更新 | 409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