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2019-04-29更新 | 4439次组卷 | 111卷引用:新疆疏勒八一中学2018-2019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独创性举措(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调整规范了各级官员的编制
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使宰相成为国家实际决策者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0-06-22更新 | 1847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祖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太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C.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D.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2019-08-17更新 | 1674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2019届高三4月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文中的“舍人”最有可能隶属于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刑部
2020-06-22更新 | 892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谏官制度。谏官不仅要随宰相入阁议事,"有失辄谏",而且可以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保证谏官的独立谏诤权。这反映出唐代
A.中枢决策机构出现异变B.实现了监察的全覆盖
C.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D.利用监察制加强皇权
2020-12-07更新 | 88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020-08-10更新 | 757次组卷 | 110卷引用:2017届新疆区库尔勒市四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从唐太宗到唐肃宗,皇帝私人秘书机构的职能逐渐从“文学侍从”发展到“专掌内命”的内相,架空中书省,成为事实上的宰相。这反映了
A.文官政治色彩日益浓厚B.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D.宰相议政职能逐渐消失
2020-07-11更新 | 741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
10 . 贞观八年,尚书仆射李靖因病请辞宰相,唐太宗要求他“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贞观十七年,萧璃、李绩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唐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不能称为宰相。“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的设置,意在
A.加强对相权的控制B.完善集体议政机制
C.提高中枢官的权威D.适应科举取士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