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图是唐代宪宗(806-820年)至懿宗时期(859-873年)宰相及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图(单位:人)。这一统计可用于说明,唐代后期(     
A.中枢官员政治素养得以提升B.科举出身者居官僚队伍主体
C.统治者的理政水平逐渐下降D.科举是高级官吏的重要来源
21-22高一上·河北沧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晚唐五代时期,在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方面,除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之外,中央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如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度。此外,在唐前期科举制度刚施行时,就有相关法律做保障,而且该法律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执行。中唐以后,中央对科场违纪的惩治明显增强。中晚唐明确规定,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御史台专门负责执行锁院任务,监察考官、举子的违纪行为,查办科场案件和相关纠纷。

——摘编自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材料二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时达到了极盛。两宋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是中国历代取士最多的王朝。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了。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宋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建立起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五代时期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C.科举制普及D.民族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科举制的出现,使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也能通过刻苦攻读金榜题名,进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便在资源稀缺的封建时代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带。这表明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结束了贵族特权C.促成了读书风尚D.推动了阶层流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唐朝刘禹锡诗曰:“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这首诗描写的是
A.分封制的等级规定B.科举考试后的盛况
C.察举制选才的程序D.长安城的节日气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