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统计的唐代大士族子孙中拜相人数比例的数据。据此可知,唐代
时间门荫出身所占比例进士出身所占比例
唐朝前期77.6%12.1%
唐朝中期46.0%34.0%
唐朝后期16.5%82.6%
A.科举选官成为主流B.门荫出身升迁渐难
C.世家大族走向没落D.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2 . 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机构的调整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唐、宋两朝科举取士及由进士入相的人数变化统计情况。这反映出宋代(     
时期登科人数宰相人数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
唐朝660312322
宋朝45640135111
A.推行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B.考试程序及录用更趋公平
C.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得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2020-10-26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高2021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
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
2022-04-28更新 | 320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反映的是曹魏至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的比例,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4%
A.中央机构的调整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监察制度的完善D.儒家思想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家大族影响力巨大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D.官员选拔方式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某学者统计:唐朝290年中,科举共取进士6603人。在两宋316年中,完全依靠考试成绩的进士达4.3万人,宋代共有135位宰相,其中90%以上系科举出身。该材料说明宋朝
A.基本实现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目的B.宰相完全把持朝政
C.科举制度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D.政府行政效率较高
2022-04-09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9 . 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2022-11-26更新 | 90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唐代宪宗(806-820年)至懿宗时期(859-873年)宰相及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图(单位:人)。这一统计可用于说明,唐代后期(     
A.中枢官员政治素养得以提升B.科举出身者居官僚队伍主体
C.统治者的理政水平逐渐下降D.科举是高级官吏的重要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