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统计,唐代政府放榜总数为266榜,取士总数为6603人,年均取士为23人;而两宋时期放榜总数为130榜,取士总数为110000人左右,年均取士340人。相比于唐代,两宋
A.统治时间更为长久B.读书人素质比较高
C.统治疆域不断扩大D.治国理念有所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每当科举之年,名山大刹之上都会出现“士人祈祷,赴之如织布”的壮观场景,参加科举的士子在感慨功名难致之余,只能求助于神灵和占卜。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录取不公平B.佛教传播广泛
C.科举竞争压力大D.宋代文化多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等级制度森严,尊卑分明,兼之小农经济下人们安贫乐道,安土重迁,因此社会成员的垂直流动很少。对中国古代社会成员的垂直流动起明显加速作用的是
A.郡县制B.世官制C.科举制D.察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学者鞠佳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表),其中第三次热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一一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A.儒学的复兴B.国家的统一C.科举制普及D.民族的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科举制的出现,使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也能通过刻苦攻读金榜题名,进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便在资源稀缺的封建时代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带。这表明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结束了贵族特权C.促成了读书风尚D.推动了阶层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唐代宪宗(806-820年)至懿宗时期(859-873年)宰相及进士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图(单位:人)。这一统计可用于说明,唐代后期(     
A.中枢官员政治素养得以提升B.科举出身者居官僚队伍主体
C.统治者的理政水平逐渐下降D.科举是高级官吏的重要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隋文帝认为九品中正制选官弊端太多,代之以分科取士的新办法。隋炀帝时,正式创立科举制,这客观上(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促使特权垄断出现D.提升了官员道德水平
2021-10-14更新 | 3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宋太祖担心吏部铨选唯用资历,特诏令吏部将官员中历任考核成绩好且无过失、可以提拔的人,选中书省引验以闻。宋太宗曾亲自接见官员,观其有特殊才能的破格提拔,后又顾虑有的因缘矫饰,因此诏令先送中书门下,考其履历。这表明宋初(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B.选官制度尤为严格
C.官员升迁以品评为主D.选用官吏较为审慎
2022-12-23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