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登科记考》记载,唐代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数大体在43万人左右。科举制使受教育的人数大大增加,大批的读书人被吸引在科举制的周围。然而,登科及第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处在考试—落第一再考试—再落第的循环中。还有一些人是考取了功名而未做官或官员离职家居的。这一现象(     
A.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竞争力B.扩大了唐政府的社会基础
C.顺应了主流意识形态嬗变D.构筑了基层社会文化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家学在唐代童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下表可知(     

人物

相关记载

刘知几

其父授《左氏》,刘知几“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最后擢进士第

牛僧孺

“为母所训,遂习先业”,后登进士科,官至宰相

元稹

“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书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


A.家学教育影响科举制度的发展B.家学中母亲教诲子弟最为常见
C.童蒙教育侧重实践而忽视经学D.童蒙教育不满足科举考试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曾表示:“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爱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为此,隋炀帝(     
A.颁布两税法B.调整三省分工C.创立科举制D.推行以庸代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史料记载:“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推动这“一大变革”的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摭言》记载;828年,唐文宗任命崔郾为知贡举,主持进士科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持杜牧《阿房宫赋》向其荐曰;"请侍郎与(杜牧)状头。"圆曰∶"已有人。"……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这表明当时
A.官员选拔存在举荐现象B.官员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C.文人学士受到社会推崇D.科场徇私舞弊现象普遍
2022-04-08更新 | 4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宋代笔记小说《丁晋公谈录》记载,吕端通过恩荫而位至宰相,“后苑赏花宴,(宋)太宗宣臣僚赋诗,吕奏曰:‘臣无出身,不敢应诏”,。这说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朝政B.宰相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C.科举制的影响增强D.恩荫制度影响官员素质
2022-04-01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八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欧阳文忠公文集》记载:“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各糊名、耆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僧爱薄厚于其间。”欧阳修的这一记载,说明北宋
A.科举制度更强调公平B.更加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社会流动性更加艰难D.宋词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2022-02-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洪迈《容斋随笔》记载:“唐世科举之柄,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为之助,谓之“通榜”。”以下对“唐世科举”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②分为常科和特科
③明经与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④考试合格可以直接任官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10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记载,当年成为进士的举子中,其母及妻为汉族的非汉族儒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研究的19位蒙古族进士中,母为汉人的占66.76%,妻为汉人的占72.73%。这说明元代科举
A.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B.提高了汉族妇女的地位
C.营造了学习汉文化的高潮D.规模和影响力超越前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