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以前,我国政治组织的形式总体上是一种以君主为首包括各级宗法血缘贵族的共同专政……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亦因为地方氏族组织的存留,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包括没有一套有逐级隶属关系的地方行政系统和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吏。由于这些原因,学者或将我国春秋以前的政治组织形式归于早期国家范畴。

——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二   周灭商前,商周两族的氏族制度都已经在解体,内部都已出现阶级分化,分化为贵族、平民两大阶级。灭商以后,周族社会阶级分化更加显著,步伐也加快。……贵族、平民、徒属、奴隶,加上被征服族的贵族、平民,这就是西周春秋时期社会的阶级构成。

——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三   钱穆关于平民社会的阐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平民社会从秦、汉开始……他在许多情况下将秦以下的古代社会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历史大单元。钱穆说:“秦、汉以下的中国”,“当时已无特殊的贵族阶级的存在,民众地位普遍平等”。又说:秦、汉时代“平等社会开始成立”。……二是时至宋代,平民社会更纯粹。钱穆说:“自唐以下,社会日趋平等,贵族门第以次消灭。”

——选自《历史教学》2017年第16期《宋代“平民社会”论刍议——研习钱穆论著的一个读书报告》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早期国家政治组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先秦至秦汉以后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秦朝至宋朝政治方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1-12-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所建立的秦国早期军功爵制,从一级公士至十七级大良造可以逐级晋升。但到汉代的军功爵制中,分化为官爵和民爵两大等级,一级爵公士至八级爵公乘,称为“民爵”,这是庶民和小吏的爵位,规定赐民爵超过八级爵者,必须把超过的爵位转给兄弟子侄。商鞅之制,小夫(十八级爵制的最低级)死后墓上可以栽一棵树,至大夫就可以载六棵树,这是对低级爵位获得者的一种荣誉待遇,但在汉代爵制中,这种荣誉待遇也被取消了。

——根据朱绍侯《军功爵制探源》

材料二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所建军功爵制与汉代的军功爵制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这一历史现象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变得日益腐朽,此时消极作用开始占主导地位。虽然更加放宽了参与资格,使得普通百姓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但统治者为了维持固有的统治,实行严厉的文化思想柴铜政策,直接导致了科举制发展的逐渐僵化,导致其弊端丛生,对封建文人产生了极大的人性残害。

——摘编自樊宁《从<儒林外史>看明清科举制对人性的残害》

材料二 科举制对西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明确的史料说明英美等国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曾受到科举制的启示和影响。科举考试“公开竞争、平等择优”原则的合理性、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官选用方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使得西方国家借鉴科举建立了现代文官考制度。最为肯定科举制增影响西方国家并直楼主张美国仿行的是美国在华传教士丁趋良博士(1827-1916年)。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