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唐代科举制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明朝时经义、诗赋、策论虽并同为科举考察对象,但将经义置于统摄地位。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C.官僚政治角色发生变化D.科举取士程序走向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
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
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
2022-05-26更新 | 1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检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家庭背景人数比例
官宦士子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5042.4%
寒素士子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1714.4%
家世不详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D.平民入仕欲望强烈
2022-04-26更新 | 99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复习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宋代科举考试的相关要求。这些要求

国于监,开封府举人有与发解官亲戚者,止两司更互考试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每秋赋荆差官考试官亲戚,谓之别头。至是以锁厅人多,颇侵寒士解头,乃令府.监护选亲戚,而专差官试锁厅人

《宋会要·选举》

诸州自今考试举人,并封弥卷首,乃委转运司所部选词学并公勤者为考试,监门.封弥官

《宋史》


A.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正公平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教育的有效控制
C.旨在强化对中央官吏的控制D.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垄断的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549次组卷 | 1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纪宝成教授认为“就形式而言,八股文也有其特殊功能,一是防止作弊,二是易于考官评审,三是更能考验出考生的文字功底”。如果仅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八股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
A.公平取士和选拔真才矛盾的产物B.封建专制与士人自由斗争的产物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对抗的产物D.传统儒学和程朱理学妥协的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