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02次组卷 | 288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科举制度的废除
(1)原因: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废除:1905年,清政府下诏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__________最终被废除。
2022-09-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2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填空题 | 适中(0.65) |
3 . 科举制度的废除
(1)1898年,清政府加设____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____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原因:____的传播和____的开展。
(2)1901年,清政府实行____,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3)____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城乡各处遍设____,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____
2022-09-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4 . 科举制(隋唐—清末)
(1)背景:随着士族的衰落,____制无法继续。
(2)发展历程
①创立
A.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____的方式选拔官员   
B.隋炀帝时,始建____,科举制度形成。
②发展
A.唐太宗增加了____,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B.武则天扩大____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____
C.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____的地位
(3)影响
①出身社会____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②提高了官员的____
③加强了____
2022-08-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     
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
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
2022-07-14更新 | 6168次组卷 | 49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举制废除前后的几种论述(下表)。

论述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同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撰索,最足为世诟讥。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1015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凑,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于弟为之,世变至此,珠可畏惧。
1918829
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樊书坑儒尤甚
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根据材料论述,就科举制的存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并阐释自己的见解。(要求:问题具体,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选官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地方服务行政有了成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开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西汉)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员,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只能叫它作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如果前期地方推举制还一定程度上基于财产状况的差别(门第),容易造成门阀世家,不利于国家集权向心力的凝聚,那么科举制的妙处在于它基于考试录用原则,表面上人人有份、高度流动。然而即使到宋明科举名额大为增加,也还是粥少僧多,竞走独木桥,士大夫实际已失去了与君主分庭抗礼现实与心理的任何依据。故唐太宗有脍炙人口的名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北宋时期,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对于文官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之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坦坦荡荡地宣布自身之政治权利,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北宋中期熙宁年间,枢密使文彦博提出了与士大夫治天下的说法。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成为“士人政府”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地方推举制”是指什么制度?与它相比,科举制的政治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士大夫群体崛起的时代背景,并谈谈如何理解“与士大夫治天下”的说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据学者对唐代、五代、两宋宰相出身的文献进行研究所做的统计表。下表反映了(       

唐代

369位宰相中出身士族的约占65.8%

五代

46位宰相中,55.8%出身进士,约11.6%为吏职出身,约9.3%为幕僚出身,约7%为行伍出身,约2.3%为五经出身,门荫约占4.7%、荐举占4.7% ,养子、外戚均占2.3%,由身不详者3人

两宋

北宋宰相72人,63人出身进士,占总数87%强;南宋宰相63人,48人由身进士,占总数76%强
A.世卿世禄现象逐渐消失B.宰相整体政治素养得到了提升
C.封建官僚出身的多元化D.科举逐渐成为入仕的主要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神宗时期,改革科举制度,规定:太学中“学行卓然尤异”的优秀上舍生,只要“主判及直讲保明,中书考察”,即可免试直接除官;次等内舍生则免省试,径赴殿试;下等外舍生则免发解试,径赴省试。此项改革措施
A.否定了官员子弟科考特权B.凸显了学校在科举中的地位
C.完善了科举考试选拔程序D.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2-06-04更新 | 1345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代内阁大臣高拱抨击当时的科举选官说:“系进士出身者,则众向之,甚至以罪为功;其系举人出身者,则众薄之,甚至以功为罪……至于升迁,则进士治绩之最下者,犹胜于举人治绩之最上者也。”这反映出明代科举选官
A.丧失甄选官吏价值B.重视官员家世门第
C.强调科考功名差别D.侧重官员行政能力
2022-06-03更新 | 941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02中西方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