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明代从永乐至崇祯,任首辅者五十二人。其中,占大多数的,是一些政治庸才。在他们当中,具有过人的才识与胆略,在政治实践中又能统驭全局以至影响社会的封建政治家,实在是屈指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选官规模扩大B.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C.宦官对内阁的牵制D.内阁决策程序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代规定,内阁票拟必须登录底稿(称丝纶簿”)备查,章奏经“批红”下发时也需六科(六部监察官)监督后,政府部门才能执行。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皇权专制统治B.保证票拟的正确性
C.限制内阁大臣职权D.提高决策执行效能
2022-02-23更新 | 28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初期规定内阁大学士为正五品官,且不得设置官署僚佐,六部由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到明中后期,内阁学士参与议政,有“票拟”之权,官阶定为正一品。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朝
A.决策中心发生改变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内阁成为法定机构D.政府运行机制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尽管明朝中叶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而且阁臣也常常被俗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阁臣地位低且身兼数职B.长期远离中央决策中心
C.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D.难以担负中枢机构重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清代,很多人都把内阁称为古之中书省,将入内阁叫作登政府,又比拟大学士如前代宰相。皇帝一旦下诏开馆修书,大学士依例充当监修总裁官。这说明,清代内阁
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B.直接管理地方行政
C.独立应对国家事务D.能够行使六部职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