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2 . 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
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3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中后期,司礼监、内阁、六科对应的权力分别是代行批红权、票拟权、封驳权。批红之权属于皇帝本人,往往授权司礼监秉笔太监,但不由内阁票拟而中旨径出,六科是可以封驳的。这体现出(     
A.权力制衡关系的构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宦官专权的局面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49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辽宁·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明代阁臣选拔方式统计如下表所示,其中“特简”指由皇帝独断亲简,这反映了(     
方式特简其他14种方式总计
人数46人115人161人
占比28.6%71.4%100%

A.皇帝乾纲独断,大权独揽B.皇帝选拔阁臣时会参酌他方意见
C.实用型政治人才易被推荐D.阁臣品质与科举考试标准相一致
2023-01-14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痛感事务丛聚繁杂,惟恐出现纰漏。“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旋又置殿阁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至“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由此可见,明代内阁(     
A.其设立具有历史必然B.弥补了废丞相带来的体制缺陷
C.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D.取代丞相府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8 . 在“祖制不可变,天意不可逆”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明朝有阁臣上疏:“天下大器,帝王大福,器久则必做,福盛则必衰。”因此“天变之时”,阁臣应用票拟、辞职、劝谏、拒不草拟诏书等办法以“抗衰”。明朝阁臣的这些主张(       
A.促使中央决策执行效能显著提升B.致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君主政治D.表明内阁阁臣左右君主决策
2022-07-01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求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9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