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内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但严禁宦官干政;明成祖设立内阁,任用亲信担任内阁学士并参与决策,后来内阁又取得“票拟”(替皇帝草拟奏章批复意见)之权;明中期后由宦官担任的司礼监太监不但识字并代替皇帝进行“批红”(用朱笔正式批复奏章)。这些变化(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有利于实现民主决策
C.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宦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 )
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
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
2022-07-20更新 | 947次组卷 | 1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揭帖”原为明初特许近臣密陈朝政得失的公文,后演变为内阁专享的密奏文书,故称“密揭”。明中后期,密揭成为内阁与皇帝沟通的主要方式,包括商榷票拟、随事指陈和承谕答对等。这种变化表明
A.内阁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B.官僚队伍能够有效制衡专制皇权
C.明代政治体制日益走向僵化D.内阁在中枢决策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2-05-31更新 | 1927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司礼监在刚开始设立时并无特殊之处,明中期之后,司礼监的职能从侍奉宫廷生活转变为参与政治。其机构中的秉笔、随堂太监负责“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外之传宣,外之奏请属焉”。秉笔太监中最得宠者,还监管东厂,“权重视总宪兼次辅”。这种现象
A.加剧了君主与丞相的矛盾B.说明君主专制必然导致宦官专权
C.源于君主强化权力的需要D.说明司礼监掌握了法定的决策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内阁建立后在大部分时间里与六部尚书相互制约,“尚书不入阁”成为惯例,但由于正德以降政局混乱及士大夫改革呼声高涨,“尚书人阁”逐渐成为常态,到张居正时期内阁完全压制六部,万历以后再次恢复两者制衡。材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受到部权的严重挑战B.内阁侵夺六部职权较严重
C.中枢决策机制因时而自我调适D.废宰相导致明代格局混乱
2022-01-08更新 | 10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