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军机处和密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以下所示结构示意图,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古代中国的相权分别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基本更迭过程。下列相关表述或解读,不恰当的是
A.“独相”阶段曾出现丞相位尊权重的现象B.“群相”具备了分权制衡的“现代属性”
C.“兼相”意即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D.相权在历代改革与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
2019-12-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代皇帝通过寄信的方式秘密传达旨意,称“廷寄”。军机处要发的“廷寄”皆于当天办完,且都要按规定里程邮递,迟延要处罚,地方大员可经军机处密折奏事。对此解读不恰当的是
A.军机处的行政效率高B.军机处具有上通下达功能
C.军机处负责监察百官D.军机处政务运作具有封闭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解读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从历史演变看,四幅示意图排列的顺序是。
A.图1图2图3图4
B.图2图4图1图3
C.图3图1图4图2
D.图4图2图3图1
2019-01-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加试题】历史研究者赋予历史以“意义”,意义通过解释而呈现,历史离不开解释。阅读明清史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对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近代以来学人各有解释。①外缘方面:章太炎等认为清初读书人痛定思痛,深恨清谈心性误国,加上明清的高压政策,终于走上实学的路子。侯外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清代思想的经济背景。②内在理路:余英时认为朱熹与陆九渊之异是儒学内部智识主义(积极追求智慧和知识)与反智识主义冲突的表现,王阳明则把反智识主义推向极致。正是这种冲突使人们不得不到经典中寻找根据,考证学的兴起恰是儒学反智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时向智识主义转变的表示。

余英时指出,我的“内在理路”的新解释,并不能代替外缘论,而是一种补充和修正。只讲外缘忽略“内在理路”,则学术思想史终无法讲到家、讲得细致。我的新解释也不是全面性的,是乘旧说的间隙而起。

—摘自王学典《史学引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两种解释,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侧重解读①,请结合材料,以顾炎武和黄宗羲为例予以阐释。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有关主张予以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综上,谈谈你对历史解释的看法。

2018-10-1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温州市九校2019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假设明清两个王朝政权不是与经济发展反方向地高度强化政治专制主义,而是循着两宋对经济实行开放的宽松路线前行,说不定中国传统经济也会发生像西方那种类似变迁的趋势,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某种突破。……这种假设毕竟敌不过历史实在的力量,政治体制是一道逾越不过去的铁墙’。”

——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解读材料,请就经济发展与专制主义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6 .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朝代中,清朝的君主以“勤政”著称。如康熙帝感慨道“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行……未敢少懈,自朝至于日昃,坐卧起居,曾无片晷余闲。”联系对比同时期的西方,对清朝君主“勤政”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历史趋势
B.与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极为相似
C.阻碍了现代化在中国的启动
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