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希腊城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西方殖民活动曾给殖民地人民造成过深重的灾难,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他们的殖民活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进行了范围广大的殖民活动,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材料二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非洲直到19世纪末才被殖民者基本瓜分,美洲则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改编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与被殖民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2)除了上述自然地理因素外,还有制度、技术、文化等因素会影响殖民活动。请任选一个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二中学校2021-2022年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材料三 国际分工按参加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可分为:18—19世纪中期,英国等少数先进工业国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了以宗主国为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农业国为附庸的分工格局;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形成重化工业制成品和农矿初级产品生产的国际分工;20世纪40年代以来,资本的国际化与生产的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主要是跨国公司内部生产与协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协作,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

——摘编自《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据材料指出近现代“国际分工”的基本类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9-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0-07-09更新 | 11417次组卷 | 6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国家管理模式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

在这种地理环境下,众多蕞(zui)尔小国纷纷建立。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I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时期,各地府、县学堂均设“明伦堂”。“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卧碑,卧碑中镌有如下禁令:“……二,生员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七,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以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八,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四: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1)材料一中提到的“小国”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出中国“臣民”社会和雅典“公民”社会的政治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