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如图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该法(     
A.保留部分习惯法的特性B.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着力维护贵族等级制度
2 . 公元前1世纪,由于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一种新的诉讼程序——程式诉讼应运而生。这表明(     
A.公民与非公民差别已消失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程式诉讼取代了法律诉讼D.司法程序保证了法律公正性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街,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

——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权利主体只能是罗马市民。公元212年,卡里卡拉帝授予殖民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隘有限,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罗马市民资格的普遍授予不仅使帝国内所有的臣民都成为罗马市民,而且确认了所有人(除奴隶外)在法律上的平等,从而带来了私法权利的统一。

——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主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12-09更新 | 720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考试历史试题
4 . 罗马法中关于流担保的条款规定:一且流担保条款发生效力,担保物所有权就实在地归属于债权人,债务人彻底丧失对担保物的所有权。这种流担保条款对债务人的绝对剥夺,蕴含着对债务人不及时履行债务的惩罚性。由此可知,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特征B.将诚信原则融入法律
C.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所有权D.包含重罪轻判的理念
2022-08-05更新 | 54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主流思想往往将自然法与万民法并列,在他们对法的分类里仅有自然法(万民法)与公民法之分,并认为“自然法(万民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这说明(     
A.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B.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
C.法律发展折射社会变迁D.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
2022-08-05更新 | 79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有人杀死了一名并没有犯罪的奴隶,倘若他的杀人动机只是由于担心那名奴隶会揭发自己的可耻丑行,或出于其他类似的动力,那么这个人要被当作杀人犯受审,就好像死者是公民一样”。法律还规定奴隶可以在主人和具有雅典公民身份的第三方陪同下,向施虐者提起控诉。当奴隶受到暴力虐待而忍无可忍时,奴隶有摆脱现任主人并寻求新主人的权利。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隶农制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古罗马隶农制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历史学家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B.符合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D.教化帝国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2022-07-19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性)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定了著名的《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个部分。但查士丁尼在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后,禁止使用其他的法学著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湮灭了。这反映出查士丁尼(       
A.对罗马法既有建设又有破坏B.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C.沉醉于立法导致了帝国衰落D.使法学文献遭到了巨大损失
9 .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据此可知恩格斯认为罗马法(     
①是研究古代西亚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维护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③对西方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④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裁判官,处理问题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些原则因此被称作“万民法”。由此可见,“万民法”(     
A.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成果B.是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C.取代公民法成为主要法律D.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