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019-08-15更新 | 378次组卷 | 65卷引用:2014届福建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D.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019-08-11更新 | 188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若善意且合法地取得某物,那么就应该根据使用与持有该物的时间而获得其所有权,无论其取得的方式是购买、赠与或其他合法途径,还是因为不知情而误信该物原所有者为其真正所有者。这一规定
A.将诚信原则技术化融入法规
B.兼顾善意与公正的诚信观
C.使用伦理原则进行司法判决
D.诚信未从道德过渡到法律
2019-08-10更新 | 638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公元前133年,罗马《森普罗尼乌斯农地法》规定:租借国家土地每家不能超过1000尤格(约250公顷),超出的部分须退还国家,租借给需要土地的农民,土地租借权可以继承但不得让渡他人。这法律
A.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理念
B.违背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
C.推动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确保了罗马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在德刑关系上,《唐律疏议》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因此,《唐律疏议》中死刑条文只有11条,比隋律减少了92条,还废除了腰斩、枭首、夷三族等传统酷刑。在礼法关系上,《唐律疏议》主张“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这里,“刑”的作用在于禁止失礼行为,为人臣不忠不敬,为人子不孝,无论故意还是过失,只要违反,都是失礼,都是犯罪,都将受到严惩。

——摘编自李忠建《<唐律疏议>立法伦理思想探究》等

材料二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进一步发挥了古希腊自然法思想的“理性”观念,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与自然相符的人的正当理性”。古罗马时期,自然法观念仍然体现在现实法律中,并相较于古希腊时适用范围更广了,当时的罗马法大全,万民法则是自然法的集中体现,如“权利主体”、“行为能力”、“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在古罗马社会经常使用,注重协调经济和社会生活。

——摘编自庞萌苗《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律和罗马法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2019-06-05更新 | 294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4届福建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古罗马由贵族担任立法者,平民保民官可以制定适用于平民的条例。法典在公布及定稿之前应先征求大众的意见。从此,平民与贵族出现在同一个法庭上,行同样的手续,按同样的法律进行审判。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体现自然法平等的理念
B.是近代立法规范的源头
C.已经发展到成文法阶段
D.充分维护了平民的权益
2019-05-30更新 | 281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长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
A.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具备了灵活性
C.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在争鸣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
A.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
C.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D.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9-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2019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意大利法学家维柯把罗马法看成“诗”“歌”,即法律是用一些暗含事实真相、具有公文程式般的面具来表达。“这些公文程式,由于有些什么字和用多少字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加、不能减、不能改,它们把这种公文程式叫做诗或歌。”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B.追求法律严谨公正
C.蕴含着自然法理念
D.体现罗马公民意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