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5 道试题
1 .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
A.都适应统治范围扩大之需B.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都体现了自然平等的法理D.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2-01-18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马法物权制度中有一条著名的“共有”制度,指两个以上主体共同拥有对某一物的所有权,与现代的“共同共有”观念不同,罗马法更侧重“按份共有”,并对共有人的权利义务、共有物的分割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这是罗马法(     
A.维护平民利益的表现B.对一元整体的着重强调
C.多元精神的典型范例D.发扬光大了自然法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罗马法学派对适婚年龄的争论,由此可见,罗马法
学派或结果主张
普罗库路史派由于人的身体、智利发育各有不同,法律应规定统一的标准
撒比奴实派须按照个人的实陈状况而定,因为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早晚因人而定
立法讨论结果对于每一个法律行为,都要调查当事人的成熟状况,是不可能的,主张立法时采用普罗库路史派的主张

A.立法随意B.具有务实性C.注重形式D.缺乏公正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国人格保护的发展开始颠覆近代以来人与物大一统的损害赔偿观念,出现了回归罗马法传统与价值的趋势,重新把“人的保护”与财产权保障区分开来,优先保护人格利益.逐步构建出一套独立于财产保护的人格保护体系与规则。这表明
A.各国制定法律更倾向于对人的保护B.罗马私法精神渗透近代社会生活
C.现代法律对古罗马法的借鉴与创新D.古代法律具有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保护环境已经走向法制化
6 . 尽管在今天看来,罗马人比较关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但并不能抹杀罗马人非凡的抽象思维与逻辑能力。如果在立法中全部摸着石头过河,而不充分利用立法思想中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就有可能导致法律体系的混乱,并且可能产生立法严重滞后的状况。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逻辑推理B.重视理性精神
C.保护私有财产D.追求体系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A.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明代总督制度《春明梦余录》记载"正统而后,或变生于腹里,或蜂起于边睡,而诸边诸省一时抚臣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讨师之罪,保境以自全",故"列圣振长策而议联属,边防腹里多设总督,以联属而节制之。明代总督辖区大于巡抚的原则也是相当清楚的,如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等。《明史·职官志》虽然把督抚列入中央监察系统,但对于督抚总领一方,凌驾三司的事实也直言不讳,"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会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他们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忙于处理案件。派赴行省的总督基本上是才能出众的"精英",但实际上他们作为军事统帅,长期供职于军队。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但在尊奉"祖先惯例"的传统下,不得过度干预行政官员的职权,致使在共和国后期,行省官员飞扬跋扈的现象屡禁不止。

——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初期总督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行省总督制实施的特点及原因。
9 .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为此他下令编写了《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作为法学教科书,并且规定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东罗马帝国
A.皇权的封建专制统治到达顶峰B.法律开始沦为加强统治的工具
C.注重以法律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
2021-01-06更新 | 66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71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