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予对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     
A.反映了宗教对法律的入侵B.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C.展示了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D.渗透了社会对秩序的轻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恩格斯说:“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的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这说明罗马法
A.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现成的法律武器B.成为资产阶级法学家的研究对象
C.为早期资本主义法律提供某些借鉴D.已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
2022-06-05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依据罗马法,一个自然人作为权利主体必须具备“人格”。罗马法将人格完全视为一种产生于身份并反过来体现身份、延续身份的制度。这一制度
A.体现了罗马法追求自由平等B.为古罗马社会的不平等提供正当性
C.深受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影响D.成为现代民法体系共同的价值追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罗马帝国初期,对于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案件,裁判官有自由裁量权,裁量结果将成为新的法律,但必须按照特定的法律程序进行自由裁决。这表明罗马法
A.蕴含追求正义的人文精神B.逐步走向成熟并臻于完善
C.基于统治需要而灵活多变D.已从公民法过渡到万民法
2022-05-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古罗马皇帝韦帕芗统治时期,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观察到,审判清单长得不成比例,因为除了尚未判决的案子,还会有不断增加的新案件。其评论说,“若不是韦帕芗采用了新措施,诉讼关系人倾其一生恐怕也无法完成所有审判。”这反映了罗马当时
A.司法诉讼权力的滥用误用B.帝国统治使民族矛盾突出
C.法律是社会治理主要手段D.公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公元2世纪后,罗马法在普遍的司法实践中,虽然并不认可公民对奴隶的负债,但公民一旦选择清偿此债务就不应再要求返还。由此可知当时(       
A.法律实践渗透自然理性B.奴隶权利取得法律保障
C.债权关系成为立法焦点D.契约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2022-04-2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到帝国初期,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独立的权利。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
A.公民获得同等的政治权利B.公民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C.公职人员任用由家长决定D.公民个体意识消融于群体之中
2022-03-2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眉山、遂宁、雅安、资阳、乐山、广元、自贡、内江九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在古罗马城市建设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关立法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规定:“你让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状况恶化或将变得恶化的,你要恢复原状。就不得进行这样的施工和这样地堆放物,我也要发布令状。”这说明
A.水道管理服从裁判官个人意愿B.国家治理实践丰富了罗马法
C.私法规则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D.官员从政行为依法得到规范
2022-02-28更新 | 6412次组卷 | 4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罗马共和国后期,裁判官利用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力,创造了程式诉讼。一方面通过格式化的程式书状把司法权的运行纳入程序的规范中,另一方面又赋予裁判官以直接发布强制性令状的特权,弥补司法的缺陷。据此可知,程式诉讼
A.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B.确立了法官的司法垄断地位
C.协调了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冲突D.保证了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伦理基础,“熟人有信”,以诚信为本,才会事业有成;诚信是立国之本,是一种德政和德性的要求。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荀子说:“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中国传统诚信对人而不对事,具有人伦等级性;多重“义”轻“利”,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荣辱感、信念、良心等内部力量来自我要求与克制,完全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与高度自律。诚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立人、立业,立国之本,成为家国同构的“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摘编自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材料二   西方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理解统一于西塞罗的定义,“诚”即个体的诚实品性,诚实是诚信的基础,它要求个体对事件信息作完全和真实的披露。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及其自己的财产而通过社会契约结合为社会,为此要承担彼此承认他人之所有权的义务,这大量体现于罗马法中已建立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彼此的“诚信”适用于所有人,有利于保障个人平等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超越了道德范畴而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

——摘编自江平、程合红《论信用——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