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9世纪30和40年代,法国的共和派与英国的激进民主派都感到上当受骗了,他们曾在各自的国家里,以起义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强行发动一次实质上的革命,此后又都被抛弃,没有获得选举权……一些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告诫工人们说,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改变得合乎他们的心意。由此,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并且要以主要由思想家设想出来的新制度来完全地代替现今的制度。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十四年代英国“激进民主派”所发动的“实质上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2)欧洲工人阶级“摧毁现行制度”最初的尝试是哪一运动?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高三新人教版高考热点题型专题17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3 .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韩国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4 . 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然而民族概念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造成了民族主义概念的混乱。同时,民族主义又同国家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的产物。英国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同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主义思想。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但其内涵有所不同。美国的民族意识是英国殖民统治促发的,其核心内容不仅仅是独立的政治权利,而且同个性自由和宗教信仰多样化密不可分。……在法国,反抗国内暴政同反对外族干涉有着相同的目标,激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热情。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等

(1)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英国与法美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有何不同。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和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6 . 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虽然立法权属于议会,首相领导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但却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  )
A.政府首脑B.下院多数党领袖
C.国家元首D.武装部队领袖
2016-12-1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配套测试:专题二《第二课 实现民主的政治构建》
7 . 近代社会,实行代议制的民主政治,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英国《大宪章》的有关条文:
第14条:为了得到王国议会对协助金或免服兵役数量的共识……在所定的日期,按照在场者之建议进行议事。
第39条:除非经过同等之人的合法审判,否则不得任意逮捕拘禁,放逐或剥夺自由人法律上的保护,或以任何手段摧残自由人。
材料二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请回答:
(1)史学家认为《权利法案》是对《大宪章》的继承与创新,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2)美国民主派领袖杰弗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而乔治•布什则认为自己“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各自的理由所在。
材料四 法、德同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在确立资产阶级政体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3)指出法德两国分别确立的资产阶级政体的差异,并说明出现不同的原因。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某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楓、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根据1949年的《议会法》,上院对下院所通过的法案,只能行使一年的延置权,一年之后,法案将自动成为法律,送英王批准。1963年制定了一项《贵族法》,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因为作为贵族,他们无法参加大选,不可以成为下院议员,因此也就不可能作为党的领袖进入到主流政治中去。
——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英国政体的变化。
(3)概述材料三中“主流政治”的含义。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6-09-05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必修1 第3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B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2013-03-05更新 | 70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临川十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