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74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赢得多数普选票,但两党实际获得的议席席位都未过半,议会出现了悬滞状态:保守党与第三党的结盟谈判又陷入僵局、女王最终选择了工党组建少数派内阁。这表明当时英国(       
A.议会选举程序存在漏洞B.政党分权阻碍民主政治
C.国王扮演重要政治角色D.君主立宪制度仍需完善
2 . “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对议会通过的法案不止一次地予以否决。据记载,威廉三世曾四次行使否决权,安娜女王在1707年也行使过一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B.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议会中心地位遭破坏D.国王逐渐控制了议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潘恩说:“通过选举和议会中的政治交易,那些具有组织才能的人获得了相当广泛的活动余地。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命运已经与财阀政治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据此可知西方代议制
A.大众政治遭财阀严重破坏B.本质上为资产阶级服务
C.精英政治才是其精华所在D.完全背离主权在民原则
4 . 威廉三世统治时期,英国“行政和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的机制”。这反映当时英国
A.国王直辖最高行政机关内阁B.议会把内阁置于自身控制之下
C.国王权力并未得到有效限制D.内阁获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地位
5 . 下表为近代法国与英国政治运行情况表(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
政权内阁与议会关系政局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800一1921年)内阁总辞职,内阁与首相政治上共进退内阁有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在1801年到1937年仅更换44届内阁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一1940年)内阁的更替并不是全体部长的大换班,而只是总理下台内阁无权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1870年到1940年共更换了108届内阁
A.内阁部长的相对稳定有助于缓解政局危机
B.多党制导致第三共和国存在较短
C.责任内阁与议会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
D.内阁各部部长均对国家元首负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钱乘旦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这表明
A.“旧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B.工业革命标志英国新的政治制度确立
C.“被淘汰”指旧制度被革命推翻D.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
7 . 17世纪40年代,同一时期的英国和中国均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从此中国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中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
A.中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中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中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中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2020-11-10更新 | 20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6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史卷
8 . 1701年,英国某法案规定,接受政府差遣的人不得为国会议员。此举意在防止国王的亲信进入议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有权任命内阁首相
B.议会的立法权相对独立
C.人民主权原则遭到破坏
D.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君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