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特,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今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0)

2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5 .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1689—1755)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钱乘旦

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列举清朝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的过程以及雅典要求“政治自由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近代中国(1840—1919年)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各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各自特点产生的原因

7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宽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故的或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档,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08-26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同步检测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

——《英国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民国初期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国初年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大家庭。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