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783年,国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遭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权力结构发生变动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C.议会改革成效显著D.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2 . 1760年前后,英国贵族地主阶级中掀起“忠君爱国”的王政思潮。托利党领袖博林布洛克在《爱国君主思想》一文中反对“篡权”的内阁与政党,“党派是一种政治罪恶”,君主才是“人民的中心”。在此思潮影响下,乔治三世扩大君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宪政道路曲折复杂B.启蒙运动尚未展开
C.两党竞争十分激烈D.资产阶级实力弱小
2023-04-04更新 | 16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35年英国通过的《自治体法案》使用“男性”(male)一词而不是“人”(person)来代替“公民”一词,再一次在法律术语上进一步明确了妇女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这一法案(     )
A.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B.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求
C.导致国内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有利于激发妇女争取权利的意识
4 .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如《权利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等。这些法案的通过,在较短时间内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而国王所失去的一些权力,主要被支配着议会两院的贵族们所把持着。据此可知,这些法案(       
A.极大削弱了新兴阶层势力B.实质上并未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
C.导致传统保守势力的复辟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贵族的政治权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上·河南驻马店·阶段练习
5 . 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宪政体制之所以优良,不仅是因为议会在政治斗争中战胜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主权”原则,还因为在英国宪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司法审判权的平衡作用。这说明英国宪政体制(     
A.体现了政治多元化的特点B.成为近代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典范
C.使议会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D.以维持政治权力平衡为主要特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执政党可以利用其议会多数的优势,改变和操纵议会工作议程,使之有利于内阁。这反映出英国(     
A.行政权呈扩大的趋势B.国家权力中心发生了变化
C.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D.权力之间失去了制约平衡
2022-07-06更新 | 789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山东菏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1831年英国的一幅漫画,画面左侧的人正高举着写有“改革”的斧头,砍向写着“衰败的选邑制度”的树干,而右侧的人则极力地护佑住这棵即将倾倒的树干。由此可知(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合法席位B.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完成
C.议会改革的呼声得到广泛支持D.君主立宪制需进一步完善
2022-11-14更新 | 311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
8 .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需按议会意志办事。但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表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宪政形同虚设B.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色彩浓厚D.政治实践与现代化脱节
9 .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国别事例材料出处
英国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一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美国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
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及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王希《原则与妥协》
中国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彩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民国六年,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委任何应钦为贵州某地军事长官的委任状,后有时任总理段祺瑞的签字。这一委任状可以说明,当时政府(     
A.积极筹划国民革命运动B.名义上仍实行责任内阁制
C.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D.派系斗争得到有效缓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