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面这幅创作于1834年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意志诸邦国之间的关税收费站林立。由此可知,当时德国(     
   
A.棉纺织业相当发达B.官僚政治极其腐朽
C.宪法简化征税手续D.国家分裂阻碍发展
2023-10-07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稳派教育)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将《刑法典》确立为全国统一的法典,开始制订全国统一的《民法典》,相继通过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并在莱比锡建立了帝国法院,成为全帝国共同的最高法院。德国司法制度的建立(     
A.体现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反映出君主立宪政体的本质
C.实现了法律的绝对公平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022-12-11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十校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英国的历史,尤其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精英阶层作出了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国王权的保留说明,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找到适合英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具有宪法性质的《权利法案》在赋予了国王权力的同时,也对国王的权力的行使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历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为统一的德国设计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政治体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一选择总体上是源于对国内局势和国外局势的考量。国内局势大体是指社会内部的政治力量的对比斗争,而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无疑又是由于经济发展现状、历史文化传统、原有的政治体制带来的。国际局势则是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带来的盟友、敌对或中立。总的来说,统一的德意志在政体选择时,会在保障传统权力精英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兼顾到资产阶级利益诉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便再自然不过了。

——摘编自【德】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英国与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诉求”,以及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建立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
2022-12-07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讨论宪法草案时,曾有议员提出在宪法中增加《关于人民审查议员和保障人民不受立法团的压制》一章,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但这一建议遭到“救国委员会”的强烈反对并最终被否决。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主权在民原则被否定B.没有独立的维宪机构
C.君主派势力相对较强D.政治派别斗争较激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当代学者尼克莱的研究成果表明:“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彻底形成的共和主义传统才得以在法国历史中不断地全面地展示出来。”187094日,巴黎在接到色当战败和皇帝投降的消息后爆发了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当天下午共和派领导人聚集在巴黎市政厅,面对高呼“共和国万岁”的人群宣布: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共和制度再次成为法国人的政治选择,19世纪晚期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摘编自施成《19世纪晚期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原因》

材料二   为什么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呢?革命党人在密谋策划时,不可能并且事实上也不怎么想去动员城乡民众的支持。协力反对北京的各省士绅,在其内心是与革命对立的,他们不久就拜服于袁所控制的优势兵力之下。1913年,2500万英镑的善后借款,表明了列强对袁当时所体现的稳定势力的坚决支持。革命党人要反对这股外国财政与国内武装相结合的力量是无能为力的。民国沦落为军阀割据。军阀割据,部分地说是一种老式的政治现象,是发展到权力斗争水平的地方主义。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19世纪晚期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1年的革命不能建立西方式的新中国”。
6 . 德意志民族统一不是通过德国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类似于美国的那种制宪会议的方式实现的,而是普鲁士通过铁与血的武力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手腕实现的。这主要基于(     
A.普鲁王军国主义色彩浓厚B.德意志四分五裂影响经济发展
C.工业革命对德国影响不大D.德国存在民族与宪政双重变奏
2022-10-01更新 | 24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世纪末,法国共和派执政期间,曾先后发生了布朗热运动、巴拿马运河公司受贿案等引起各派政治势力斗争及大批群众参与的事件,但这些都没有造成政变的发生和政体的变动。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民主共和具有一定社会基础B.共和政体维护广大民众利益
C.各政治派别的分歧逐渐消弭D.社会各阶层间差别日益缩小
2022-10-01更新 | 695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世纪时,德意志诸邦纷纷成立官僚管理机构,官僚几乎由贵族担任。19世纪40年代以后,大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进入到城市的行政机构中,使得官僚机构大大扩张,公共事务也日趋专业化和复杂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德意志(     
A.资产阶级占据着主导地位B.联邦制下地方权力过大的风险
C.国家统一促进了政治发展D.政治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
9 . 关于19世纪的德意志,有学者说“收取进关、出关和过关税仅仅是各国在政治上的分裂所造成的后果,如果这一点确是政治学真理的话,那么反过来说,这些国家结成关税和商业联盟的同时,它们也必将统一成一个政治体系,这也应当是真理。”这一论断
A.表明德意志的统一要依赖经济手段
B.解释了德意志国家统一的经济根源
C.反映了实现国家统一成为各邦共识
D.强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指导作用
2022-04-18更新 | 4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二)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普鲁士等邦统治阶级采取“上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会和国家性质的资产阶级化。资产阶级生不逢时,出世太晚,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要协。这说明,德意志帝国专制特征主要缘于
A.社会变革的特殊性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转型时代的局限性D.君主专制的顽固性
2022-03-16更新 | 74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