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国家的表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天可汗”没有号令整个游牧世界的权力,但至少在“南北兼跨”时代,“天可汗”称号确实有助于唐朝更有效地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太宗以皇帝身份兼有可汗号,这与传统以皇帝为核心的天下观念有所不同,体现出唐初延续了十六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兼容胡汉的政治文化……唐朝作为一个统治地域兼跨农耕、游牧等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其在组织形式上并非单一、匀质的,在一体化基础上又呈现为更加灵活的组织形态。

——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材料二   从法国大革命迄至今日,民主信条被证明是民族主义最得力的帮手。个人对民族群体的忠诚感,当他们是臣民时和他们是公民时不可能完全一样。政治民主,在一个语言统一或者至少绝大多数人民使用相同语言的国家,远比它在一个多语言帝国更加有效。如果人民要统治自己,他们就必须互相了解,能够说或读一门共同的语言。民族群体因此提供了民主统治的实践基础,而民主统治,或者说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反过来促进了民族主义。

——【美】卡尔顿·海斯《世界历史的教训:民族国家信仰及其祸福》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共同体是一切文明民族的起点”。作为中华民族生产交往实践和社会文化积淀的观念集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相信有共同的唯一归属,相信有共同的血统,相信自己文化的独特性”的文化情感意蕴,内嵌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延展于文化象征符号系统表征的共同体概念体系中,阐发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陈文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维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边疆治理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唐朝的边疆管理灵活的“组织形态”。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阐释法国大革命“争取民主统治的斗争促进了民族主义”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原则。
2 . 近代大国崛起中,德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的德国,被认为是思想和智慧的国度,已经并还在继续为人类供应着精神产品。正如德国作家埃米尔路德维希所形容的那样,德国的历史就像是一辆双层公共汽车,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有着各自的发展道路。尽管汽车由德国的统治者们把握着方向盘,也曾使德国历史上的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德国还是成了许多伟大诗人、作家、作曲家和孜孜不倦的思想家的诞生地,成了“整个世界的教师”。

——摘自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历来的政治预言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德国若实现统一,将革新欧洲各民族关系。1870年以后,他们的预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德国人实现统一以后,就着手进行工业革命。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人口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起来了。例如,在钢产量方面,到1900年就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德国人认为,他们需要并且理应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这暗示着要获得如英国那样的霸权。而另一方面,英国人看到,德国的推销商已出现在他们的国外市场上;德国人作为争夺殖民地的对手已经在非洲、中东和远东地区出现;其他的欧洲国家由于期待强大的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朋友来推进他们的利益,都被吸引到柏林的轨道上去。

——据(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下)》改编

材料三   20143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现在中日关系很困难,外界也有一些担心的声音。您认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一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

——据《外交部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201438日)》改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例举16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德国“文化生活”中一些“孜孜不倦”的思想家成为“整个世界的教师”的史实,并简要指出19世纪70年代后德国“政治生活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的表现。
(2)仔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德国人实现统一以后”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概括“一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逐步激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以二战后的德国来作榜样”的史实依据。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指出这些史实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2020-12-27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4 . 人类历史上形成过很多惯例。对惯例的坚守与扬弃,激荡着人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编者注:这是古老习俗——“同态复仇”)。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头骨,他必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减半。                           
——《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形成体现了惯例的遵从与打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安妮女王时情况发生变化了,议会把内阁置于自己控制下,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竞选成为下院议员。这样,政府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安妮逐步认识到,政府大臣必须与议会多数党保持一致,否则政府将受到议会的强烈抵制,行政事务便无法运作。因此,她在1708年组织了一个辉格党政府,开创了内阁与议会多数党一致的先例。……如果说在光荣革命之初,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尚不明确;那么到18世纪中叶,国王的权力已经消退了,立法权已高出行政权,将行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王的权力”逐步“消退”的历史过程。并概括这一历史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2019-01-30更新 | 4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桐乡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政治现代化就是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实行法治,完成民主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反抗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法国资产阶级于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来自国民的权力.”“任何社会,如果权利无保障或分权未确立,就没有宪法可言.”在此基础上,《1791年宪法》特别规定:“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有根据法律,才能治理国家和要求服从.”在选举制度上,法国只有积极公民才拥有选举权,他们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富,有合法的固定住所,已缴纳一定的直接税,不处于被雇佣状态等等.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确立了绝对的个人所有权,肯定了大革命中农民和资产阶级剥夺、购买教会和贵族土地及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人人有自由和平等的民事权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自由迁移和转业的权利等,在民法典确立的原则基础上,拿破仑还相继颁布其他一系列法律法典.

一一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成就,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建立健全一整套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较完整地掌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即实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一摘编自童贤成、田虹《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及启示一一纪念新中国60华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法国资产阶级颁布三部法律对政治现代化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保障人民民主政治的举措。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法、中两国立法保障人民主权的异同及目的。

2018-01-24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孟德斯鸠)批评共和政体容易走向“极端平等”,形成许多小暴君”,……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建立开明君主立宪制,也就是受国家基本法律约束的君主执政。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来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盛赞英国的政治制度用法律保障了资产阶级自由发展,使国力日益强盛……

——摘自王美芝《浅析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 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总统统帅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主张。从政治的角度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内外因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英法两国确立不同政体的认识。
7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各国人民历经艰难曲折,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民主类型。
材料一 雅典人有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权利非常充分;另一方面,个人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对共同利益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一卷里就解释过,城邦是天然的存在,而个人是从属于城邦的。城邦有如整体,个人有如部分,部分脱离了整体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某一个人威胁到甚至伤害到共同体的利益,那么,这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个人的利益是从属于共同体利益的。
——上海书评《黄洋谈雅典民主与西方民主传统》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观念在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体现。
材料二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进程简表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材料三图中两部文献是中国社会重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请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16-12-12更新 | 4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丰台区高三上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均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
(3)“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
(4)材料三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13-12-24更新 | 9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