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的法国广大农村民众对大革命的作用认识有限,甚至导致共和制度两度被颠覆。为了提升民众的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这一做法(     
A.有利于巴黎公社革命的开展B.助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C.有助于稳定共和国政治基础D.彰显了工农联盟的作用
2023-01-31更新 | 633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B.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C.外国侵略势力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2022-10-19更新 | 157次组卷 | 10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安溪一中、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尔霍恩强调“民主国家的公民应该培养起协调的意向”,在他看来这种意向是一切立宪政夺中心的、能起保存作用的原则。如果没有这种意向,不能取得自愿的协调,就只能通过暴力取得非自愿的协调。但是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同时也是在鼓励“反对自己的势力以暴力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对对方使用暴力的担忧又促使己方预先武装起来以对抗任何暴力抵抗,由此各方必然陷入“暴力循环“或“暴力陷阱”而不能自拔。既然妥协是暴力以外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拒绝把妥协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段必然是暴力的前奏。因此政治妥协即使有其代价那也是“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9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与议会相互制约
B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
C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封建专制色彩浓厚
D日本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天皇退出政治舞台

A.AB.BC.CD.D
2022-06-28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2022-06-23更新 | 6920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某位同学梳理的西方一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运行机制的材料,据此判断该国是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8 .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22-06-08更新 | 8295次组卷 | 7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学段(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认为:“(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于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观点
A.揭示了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了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的残酷性和长期性
10 . 国内史学家在强调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同时,认为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世界扩展并由此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近代开始于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近代科学兴起D.法国建立起共和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