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19世纪70年代法国国会选举情况如下:
时间选举情况
1871年2月在645名议员中,主张君主制的正统派、奥尔良派和波拿巴派共占420名,自由派占80名,共和派仅占145名(包括激进共和派不足40名)
1871年7月议会补缺选举,共和派在39个省区胜利,获得114席的99个席位
1874年5月共和派与其他各派联合,促使布罗伊内阁倒台
1875年1月共和派与各派妥协,以一票多数勉强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  )
A.政治局势动荡,政体变化频繁B.共和帝制角逐,议会斗争激烈
C.巴黎公社失败,帝制全面复辟D.社会经济发展,农民支持共和
2022-11-2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普)
2 . 法国雅各宾派掌权时期,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10年内付清。1804年,《拿破仑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力”,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大革命中农民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法国的这些措施(     
A.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B.被欧洲各国所效仿
C.彻底摧毁了封建经济D.杜绝了君主制复辟
3 .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国别事例材料出处
英国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一英国议会选举与政党政治解析》
美国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根据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王希《原则与妥协》
法国法国大革命后的近百年,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及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王希《原则与妥协》
中国通过民族、政治和权力这三大妥协,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程度的震,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较为顺利地达到了“不流血而贯彩共和之目的”制度变革的目标。辛亥革命的妥协之所以成立,一方面是卷入革命的各种政治势力发挥了政治智慧,另一方面更是因为革命的共和底线确立及其大势所趋所逼。国家没有陷入民族战争、领土分裂的局面。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典型事件,以“政治妥协"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1871宪法都建立了联邦制。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德国联邦议会由加入联邦的各邦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土邦拥有足够议席行使否决权。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源在于(     
A.建国道路的差异B.加入联邦各州(邦)实力不同
C.政体选择的不同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扭转广大农民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第三共和国教育部长保罗·贝尔强调学校应当“满怀敬意、满怀感恩地”向学童讲授“法国大革命的所有成果”,教育学童“热爱八九年原则”。第三共和国的这种措施是
A.为推翻封建王朝作了舆论准备B.共和政体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C.为共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D.农民皇权思想逐渐衰退消亡的根本原因
2022-06-28更新 | 1391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包含一些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均不涉及的内容。例如关税,商业,铁路,邮政和电报等,关于个人权利却只字未提,这反映了德国
A.帝国结构的松散性B.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C.资本主义的保守性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2022-06-23更新 | 6915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是某位同学梳理的西方一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运行机制的材料,据此判断该国是
A.英国B.德国C.美国D.法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奥托·冯·俾斯麦,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任宰相,因领导德意志统一战争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但1890年,俾斯麦因与德皇威廉二世在外交政策上发生分歧,被解除首相职务。根据材料可推知
A.威廉二世此举违宪B.德国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C.德国相权威胁皇权D.德国宰相要对皇帝负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议行分立”的政治结构,世袭的皇帝高高在上,享有行政、军事大权,可以任免首相,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向帝国议会负责。帝国议会享有的立法权也很有限,既受联邦议会的抑制,又受皇帝的限制。材料反映了
A.德国的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德国的民主政治不够成熟D.德国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2022-05-31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是1885年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为庆祝俾斯麦七十大寿而命画家创作的作品,一身白色元帅礼服的宰相俾斯麦居于画面中心位置,身边是全身戎装的将军。这一处
理方式意在
A.突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肯定俾斯麦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C.彰显帝国宰相是军队的统帅D.宣扬德国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