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均确定了联邦制度。美国参议院议席分配遵循各州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普鲁士邦则拥有足够多的议席行使否决权。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A.人民的自愿选择B.各州(邦)实力不同
C.建国路径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022-06-08更新 | 8295次组卷 | 7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7—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经过艰苦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力,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也都通过立法保证人民的利益。下列有关这一阶段史事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事结论
A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启蒙思想家的主张首次得以实现
B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在英国形成
C1871年,德意志颁布宪法君主立宪制在德意志形成
D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美国是总统制邦联制共和国
A.AB.BC.CD.D
3 . 19世纪中后期,法国政局仍然动荡不安。1877年,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
A.率领内阁成员集体辞职B.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C.宣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D.经帝国议会同意解散政府
4 .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

——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材料二 “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

——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

材料三 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订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


(1)根据材料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
2022-01-12更新 | 4371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一)历史试题
5 .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西蒙内阁辞职,并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拒绝信任新政府的众议院。新众议院竞选中共和派以323席对208席的优势战胜保守派,胜利返回议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1875年宪法形同虚设B.宪政体制已基本确立
C.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D.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
6 .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资产阶级代议制核心是
A.坚持广泛民主性的原则B.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民意
C.废除或限制君主的权力D.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
2021-10-11更新 | 31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拖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帝国议会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解散了帝国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
A.仍然为君主专制政体国家B.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
C.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皇帝形式上掌握着国家大权
8 . 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建立具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1年德、意统一实行君主立宪制
A.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扩展
C.各国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D.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在欧美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     
A.德意志帝国确立了近代政体B.德意志皇帝是专制君主
C.德意志帝国没有任何民主可言D.与英国政体毫无二致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各国已有的现代化经验看,政治民主化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它不仅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诸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现实等确立不同的政治民主化的模型,而且各国的政治民主化实际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尽善尽美、万世不易的模型。以今天的美国政治去和二百年前,即使一百年前的美国政治相比较,我们很容易地看到其中的差别。如果人们无视政治民主化在各国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人为地追求某一既成的模式和超前发展,那么必定不能成功,甚者适得其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