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内阁首相,他因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支持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这说明英国
A.下院拥有最高权力
B.国王“统而不治”
C.内阁对议会负责
D.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2020-10-19更新 | 1336次组卷 | 6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沃尔特·白哲特说,英国内阁是“立法机构的一个委员会,它被选举出来成为行政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内阁是立法机构
B.内阁由普选产生
C.内阁掌握行政权
D.议会对内阁负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83年,英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议会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小皮特首相的上述行为实际上
A.破坏了《权利法案》B.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C.践行三权分立学说D.使议会失去监督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内阁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内阁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责任内阁制形成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议会下院与政府之间存有很大的信息差异:政府有各部门文官向他提供情况,而议员只能在向大臣询问时才能得到一些材料,其余只好自己去找,且政府还对下院保密。这导致了
A.议会失去对政府的监督权B.议会与内阁权力此消彼长
C.政府与议会难以有效配合D.议会的立法权被内阁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首相卡梅伦2010年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上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并能与阁僚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2020-05-04更新 | 296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八一中学等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
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
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为避免会议过长,沃波尔总是先找几位有实权的大臣预先交换意见。1724年国务大臣卡特赖特违背内阁的温和外交政策,纵容国王进行对外战争,沃波尔将他罢免。由此看出沃波尔
A.重视内阁行动的一致性B.已得到下院议员的大力支持
C.与国王权力之争愈演愈烈D.打破了内阁集体辞职的惯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一旦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出现政治风波,各种矛头便指向了内阁。在这种情况下,内阁除非能说服或控制一方权威,否则只有倒台。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国王的权力日渐增强B.内阁因没有掌握国家实权而政治地位低下
C.议会与国王相互制约D.内阁起到化解国王和议会矛盾冲突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