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中写道:“1784年,小威廉出任英国内阁首相,他的施政措施起先未得到下议院的赞同,他便解散下议院,重新进行选举,结果他得到新议员的支持,仍旧执政。”这一事件说明
A.议会对内阁首相失去制约力
B.内阁失去议院信任即应辞职
C.内阁首相利用制度漏洞专权
D.英国民主政治在碰撞中完善
2018-12-10更新 | 19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7届江西鹰潭市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D.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2018-12-10更新 | 363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英国国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作为上院的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
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方民主史》载:“(英国)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因此,首相有责任回答议会的咨询,向议会报告政府的工作。”该史料主要表明在英国
A.议会取得国家各项权力
B.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首相及内阁对议会负责
5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
2018-11-07更新 | 5042次组卷 | 8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最终形成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7 . 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重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19世纪开始,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英国权力重心转移说明英国
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
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
8 . 自1707年起,英国国王不再行使议会立法否决权,但国王仍可通过赏赐官职、年金等方式控制议会。据统计,18世纪初,英国有120名议会下院议员从国王和政府那里得到职位、年金,以后多年此类议员有增无减。这些议员对国王感恩戴德,惟命是从,被称为“宫廷党”。上述史实反映出英国
A.王权衰落过程的曲折
B.君主立宪制度形同虚设
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立宪体制下王权的扩张
9 . 1746年,英王乔治二世否决了首相享·佩兰的人事提案,佩兰率领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乔治二世被迫让步。这就开创了英国一个先例,即
A.国王权力在内阁和首相之下
B.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
C.国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
D.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2018-09-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小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B.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
C.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