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
2 . 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形成10个行政区。由每一个行政区中的公民抽签选出30岁以上的公民50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由于有不得连任的规定,城邦中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机会参加五百人会议。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材料三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历程

材料四 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一些历史片段.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指出,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哪些借鉴?
(2)根据材料指出韩非、黄宗羲的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
(3)请写出上述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在英国政治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并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4)材料中反映了新中国农业生产制度怎样的变革?选择一次变革进行评价。
2016-11-18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