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英国代议制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但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在总结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时说: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三大宪政原则”是:其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其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其三,国王必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如果他违背法律,其谋臣及代办官员应负责任。

——陈晓枫、苏艾平《英国封建政治的特质与宪政的生成》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四 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渐变1: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渐变2:19世纪后半期,英国又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渐变3: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是民主化的又一里程碑。
渐变4: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
渐变5:1928年法律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整理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新变化。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现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8-08-26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同步检测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事件
1215年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材料二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2018-0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澄城县寺前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单元训练

4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趋势,且西方各国民主政治呈现出不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国家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实际上都是由他任命的,所有的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德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此方面英国与德国有何不同?俾斯麦反对成立“帝国责任内阁”的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认识。

2018-01-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比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力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化版社)

材料二 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卡特赖特勋爵和威廉·普特尼的意见,否决了由配兰(时任内阁首相)提出的任命威廉·皮特为国防大臣的建议。配兰等人毫不退让,于2月10日带领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当时就任命巴思伯爵为财政大臣,受命组阁。巴思伯爵不是下院议员,又缺少一位能帮助他控制下院多数的得力助手,很难得到下院的必要支持。……他总共只当了两天“首相”,在英国近代政治史上创下了一个新记录。……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再请配兰等人复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其主要内容有:一是重新分配议席,下议院议席分配将都议员人数由188席增加至253席,市代表由465席减至399席,取消“衰败选区”(人口减少、经济落后地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其具体规定是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镇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1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

——陈敏昭《英国议会制度及其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说明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这一改革内容有何积极影响?
(4)纵观近四个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

——根据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

材料二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时外贾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

——根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材料三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宪政道路进行简要评价。

(3)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改变,请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017-12-0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7 .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美国历史学家J·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由许多共和国组成一个邦联或者一个强大的君主国或贵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英国政治制度“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因何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现代民主的代表,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具有自己特点的民主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
1867年、1884年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2年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
1883年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5年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A.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B.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C.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D.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
9 . 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了(       
A.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
C.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这个变化,主要就表现在新体制通过大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重视。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新体制”是以哪部法律文件为基础逐渐确立起来的?概括“新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2020-04-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0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练习(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