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841年,以皮尔为首的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胜利,英国女王接受劝告,邀请皮尔组阁。皮尔趁机敦请女王改组宫廷,历时两年的“寝宫危机”以皮尔的胜利宣告结束。这反映出英国(     
A.议会权力逐渐超越国王B.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发展
C.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激烈D.资产阶级开始控制议会
2023-01-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出现在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议会质询权的演变说明英国(     
A.宪政体制的逐步完善B.议会控制行政事务处理
C.限制王权传统的延续D.国家监察体制不断调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98—1700年,英国国王威廉与法国国王签订了瓜分西班牙的条约,引发英国贵族阶层普遍不满。1701年初,英国议会规定君主仍享有外交权威,但外交政策必须由内阁制定,外交决议须交付议会核准。这反映出英国(     
A.贵族主导国家政治生活B.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C.君权神授观念遭到否定D.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
4 . 有学者认为,从17世纪开始,英国首先确立了王在法下,即国王必须根据法律统治的原则,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英国政体应该用“立宪君主制”而非“君主立宪制”来表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应该是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确立的政体。两种不同表述(     
A.推动德国政治体制改革B.反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C.造成学术研究无所适从D.基于英德权力结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英国的宪政体制之所以优良,不仅是因为议会在政治斗争中战胜了专制王权,确定了“议会主权”原则,还因为在英国宪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司法审判权的平衡作用。这说明英国宪政体制(     
A.体现了政治多元化的特点B.成为近代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典范
C.使议会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D.以维持政治权力平衡为主要特色
6 . 1834年,英国国王威廉四世不经议会同意便任命罗伯特·皮尔为首相,罗伯特·皮尔在仓促之中无法组织理想的政府班子,便将日渐式微的保守党派核心人物绑在身边。然而,在辉格党的百般阻挠下,罗伯特·皮尔在次年就被迫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凌驾于议会之上B.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D.分权制衡的弊端显现
2022-11-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论及某国的政体时指出,这种全新的政体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三大要素,主要表现是通过议会主权有效限制了王权,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据此可知,该国(     
A.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B.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失败
C.成为近代代议制国家典范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
2022-11-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由于英国两大政党政纪严明、组织严密有序,而且在议会内又存在着执政党(即多数党),行政权与立法权早已与多数党的存在骨肉相连,分立与制衡的状态也就断然不会发生,政党这部马达共同带动了内阁和议会这两部政治机器。这说明在英国(     
A.分权制衡机制已不复存在B.政党在政治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
C.政党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D.政党制度已不再适应君主立宪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议会选举以公开方式进行,出卖选票、收买选民现象司空见惯,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席位却花了900镑、这一史实反映了当时(     
A.工业资本要求掌权B.议会选举混乱不堪
C.代议制的严重倒退D.议会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2022-11-01更新 | 418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试卷(七)历史试题
10 . 1783年,辉格党人谢尔本勋爵辞去英国首相职位,虽然该党政治家福克斯是首相热门人选,但是因为国王乔治三世厌恶他,所以他无缘出任首相。这说明当时英国(     
A.议会成为权力中心B.贵族政治色彩浓厚
C.内阁权力逐渐提升D.国王仍有较大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