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期改前代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构,对全国十三道监察御史负有领导、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而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又创设六科给事中制度,即在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中,各设置给事中之职,其具体职能如:对各科驳正违失、对口监察、弹劾在京大臣等等。六科给事中不受都察院的管辖,与都察院相互制约、监督。清朝都察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遣御史监察专项工作,例如检查档案、巡视京营、学校等。战争期间,还可以派御史监记军功。

——摘编自韩兵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简论》等

材料二   14世纪时,英国国会由贵族院、平民院组成。1343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慑于国会的压力,宣布贵族院有权控告大臣。1386年,平民院又因财政大臣萨福克伯爵滥用职权而向贵族院起诉并获胜。这样,就确立了平民院提出弹劾案、贵族院审判的监察弹劾程序,由此形成惯例,并得到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的确认。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但因地方高度自治,缺乏全国统一的协同机制。1787年,美国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肯定了议会的监察弹劾权,此后,监察弹劾权作为议会监督政府的手段,被资本主义国家广泛采用。

——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的中国与欧美其监察制度形成过程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经过三次改革,铲除了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逐渐健全民主政治。

材料二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三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的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中所说的改革,列出两个直接与铲除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有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3)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3 . 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反映了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B.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D.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性
4 . 美国1781年《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而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是“自由与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这一变化
A.推动了美利坚民族独立B.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C.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D.缓解了各州之间的矛盾
5 . 19世纪末,美国各州通过了1600项关于工作环境的法律,限制工人的法定工作时间,要求工厂检查工作环境,最高法院以违背契约自由加以禁止。1935年,《国家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规定资本家不得干预工会活动,最高法院没有反对。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华)
A.三权分立的体制受到破坏
B.司法解释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C.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法化
D.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一致认可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地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治演变过程中“融合的手段”及其建立起来的“崭新的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及其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
7 . 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时,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的争吵异常激烈。北方代表要求废止奴隶制,南方代表坚决反对并要求将奴隶计入人口总数。制宪者们意识到坚持彻底铲除奴隶制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最终选择了让步。这说明制宪者试图
A.践行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B.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通过妥协维护国家的统一D.实现南北之间的分权制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副总统的任期相同。总统和副总统按以下方法选举……选举人在各自州内集会,投票选举两人,其中至少有一人不是选举人本州的居民。选举人须开列名单,写明所有被选人和每人所得票数;在该名单上签名作证,将封印后的名单送合众国政府所在地,交参议院议长收。参议院议长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全体议员面前开拆所有证明书,然后计算票数。得票最多的人,如所得票数超过所选派选举人总数的半数,即为总统。……无论何人,除生为合众国公民或在本宪法采用时已是合众国公民者外,不得当选为总统;凡年龄不满三十五岁、在合众国境内居住不满十四年者,也不得当选为总统。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整理自观察者网《竞选美国总统,到底要花多少钱?》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宪法》相比,美国总统竞选的实际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3)谈谈你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理解。
2021-07-1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第五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与实践(A卷新题基础练)
9 . 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
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10 . “当你进入华盛顿的众议院大厅时,你会为这个大会议厅里的粗俗举止感到吃惊。尽管你在大厅里一再环顾,依然看不到一个著名人士。仅隔几步,就是参议院大厅的大门。但在这个不大的会议厅里,却聚集了大部分美国名人。”这段记载从侧面体现了美国国会
A.参众两院间的权力制衡B.精英与民众的截然对立
C.直接民主与代议制并存D.大州与小州的分庭抗礼
2021-06-28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