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政变后,格党成为执政党……18世纪大部分时间都由辉格党执政。在该党执政期间,英国建立起了内间制及政党政治的某些基本原则,如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国王不参加内阁议会、以首相为核心的内阁领导政府的原则,等等。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国定为435名,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分选区由选民直接选举,任期两年,每两年选举一次。因会议员可以连选连任,没有任职年限的限制。国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除此之外还享有财政控制权、监督权、人事权、国会自治权、弹劾权等权力。

——摘编自田洪俊《考察美国议会的几点收获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说美国国会的权力来源和权力范围。
2022-03-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开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监察制度的先例。汉代,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辅助宰相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因此,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台谏本以主持公议为要义,然而,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遭到破坏,监察权也失去了尊严与认同。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但明代仍让权能极重的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

——摘编自柳诒徵《国史要义》

材料二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围绕中国的监察权传统,钱穆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中对监察权的基本原理及其宪制精神展开了系统性的新诠释:“中国传统政制,因由此制度之存在,故虽不能如西方之不能有国会与政府为对立,而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监察权内化于政府体系,这与西方追求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对垒牵制的制衡原理泾渭分明。议会制政府中,民众与政府之间有一国会,民众对于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的获取均以国会为中介。“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圣君贤相,常为中国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希望。信托政治的传统是以治理人的职权规定与政治责任是否匹配为核心,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不是以克制人性为中心,而是更为注重德望与实责的相辅相成。显然,相对于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中国监察权传统则更为重视国家治理者所具有的学识与道德如何转化为治理效果。

——摘编自胡云《风宪再造:钱穆政治思想中的监察权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监察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的不同表现。
2022-07-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内阁制度。

材料一   英国责任内阁大事记(部分)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并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宰相、议会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
2021-08-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把国家当作“理念”来看待的黑格尔,曾揭示过一个极重要的道理,他指出,国家制度是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必须适合于本民族“理念”的发展。因此,每个民族都有着具有自身特点的政治制度,要想把某一民族的国家政治制度强加给另一个民族,往往是徒劳无益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解读文中“理念"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材料,自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首脑
C.法国总统没有实权D.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结构图

材料二 顺应这些自然本性的各项中央权力,都喜欢和鼓励平等,因为平等特别便于中央行使权力,使中央扩大和巩固权力。……政府是爱公民之所爱,并且自然是恨公民之所恨。这种感情一致的共同体,在民主国家不断将每个公民和国家元首结合在同一思想之下,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隐秘的和恒久的同情。……生活在民主时代的人自然喜欢中央政权,并愿意扩大它的特权;而且,如果这个政权忠实地代表了他们的利益,确切地再现了他们的本意,他们对它的信任就几乎是无限的,并准备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献给它。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与议会、皇帝与内阁、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并依此概括德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美国公民和政府是“感情一致的共同体”。
7 . 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B.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C.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2019-05-13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国独特的历史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横向分权思想和杰斐逊地域纵向分权理论写入其中,还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陈会颖《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


材料二美国独立会堂,又称制宪大厅,1979年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第六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被称为“美国的诞生地”,史学家认为它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建筑意义。美国第二次大陆会议在此召开。……1787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在这里曾秘密进行了一次长达5个月的制宪讨论。

——吴晓静《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阅读材料一,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阐释宪法所体现的立法权中“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第六条,为美国独立会堂撰写一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评估结论。(不超过130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著名学者沃特金斯在《西方政治传统》指出:在价值观念上,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到了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中的妥协机制以及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协商与妥协艺术,是把历史上依次崛起的、最初是反体制的各阶级、群体顺利纳入宪政体制的重要力量;而作为宪政对立面的独裁政治的出现,则根源于一些人坚持其天启信仰,拒绝向对立学说、观点做任何妥协,并设法将其信仰强加于人。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0 . “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对这段引文解读正确的是
①殖民地通过抗英斗争,赢得国家独立   ②华盛顿拒绝成为国王而创建共和政体   ③联邦政府的创设完全照搬孟德斯鸠学说   ④联邦制体现分权与制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16-12-07更新 | 6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