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4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加上作为增补部分与南德诸侯签订条约的混合,是一种特殊的普鲁士的君主立宪精神的“开创”。该宪法确定德意志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各邦保留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德意志从政治上完成了统一。帝国的立法机构由两院制的议会组成,上院为联邦议会,由加入各邦的代表组成;下院为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的男子按普遍、秘密、直接的普选制选出。

——摘编自许屹山《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

材料二:1875年法国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之所以能够确立,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1875年宪法的制定给了法国人一个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04-0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英国的历史,尤其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精英阶层作出了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国王权的保留说明,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找到适合英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具有宪法性质的《权利法案》在赋予了国王权力的同时,也对国王的权力的行使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的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内阁所代替。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俾斯麦这位德意志历史上最精明的政治家,为统一的德国设计了一套别具特色的政治体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一选择总体上是源于对国内局势和国外局势的考量。国内局势大体是指社会内部的政治力量的对比斗争,而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无疑又是由于经济发展现状、历史文化传统、原有的政治体制带来的。国际局势则是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带来的盟友、敌对或中立。总的来说,统一的德意志在政体选择时,会在保障传统权力精英政治地位的基础上,兼顾到资产阶级利益诉求。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便再自然不过了。

——摘编自【德】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英国与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诉求”,以及德国近代政治体制建立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
2022-12-07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下高频考点集训主观题20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获得独立的北美人民在以开拓者的姿态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又以主人翁的身份追求政治现代化,美国政治现代化由此起步。鉴于松散的邦联无法解决国内重大问题的实际, 1787年5月25日,55名代表聚集费城,就邦联条例的修改和联邦宪法的制定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产生了联邦宪法。后来,在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美国于1789年9月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并将其作为联邦宪法的补充条款。联邦宪法和宪法修正案,巩固了北美人民在独立战争中争得的民主成果,构造了美国现代化的政治框架。

——摘编自吴海晶《美国政治现代化若干问题探析》

材料二   1871年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势力的放大版。其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与英、 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到一战前夕,德国在经济上已成为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政治上却仍然是传统的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只是通过没有实权的帝国议会在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阶级行列。总之,以普鲁士容克地主为代表 的传统统治阶级牢牢地控制着德国的政治生活。除了各种法律规定的特权外,他们还享有 许多实际特权,并在政治、行政、军事等领域占据领导职位。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现代化得以起步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政治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及其影响。
2023-02-02更新 | 25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99010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着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德国为例对“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这一观点加以解释。
2022-12-19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卡尔霍恩强调“民主国家的公民应该培养起协调的意向”,在他看来这种意向是一切立宪政夺中心的、能起保存作用的原则。如果没有这种意向,不能取得自愿的协调,就只能通过暴力取得非自愿的协调。但是使用暴力或以暴力威胁同时也是在鼓励“反对自己的势力以暴力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对对方使用暴力的担忧又促使己方预先武装起来以对抗任何暴力抵抗,由此各方必然陷入“暴力循环“或“暴力陷阱”而不能自拔。既然妥协是暴力以外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拒绝把妥协作为一种可以考虑的手段必然是暴力的前奏。因此政治妥协即使有其代价那也是“自由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摘编自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1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帝国 宪法,作为帝国首脑的皇帝拥有行政、军事、外交等一系列大权。主持帝国政府的宰相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而不对议会负责。同时,皇帝还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中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成为各邦君主的代言人,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男性公民通过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选举产生,它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才能生效。在这一宪政结构中,传统统治阶级居于支配地位,资产阶级仅从参与意义,上加入了统治行列。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材料二   1908年8月,迫于内忧外患和风雨飘摇的局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君上大权和臣民的权利义务,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夫宪法者,国家之根本法,为君民所共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率循,不容逾越”。《大纲》规定:臣民有合于法律明令之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在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自由;财产及住宅无故不加侵扰;有纳税、当兵义务,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照旧输纳。

——摘编 自张溪《透析<钦定宪法大纲>中权力与权利的格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与《钦定宪法大纲》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2-04-21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大联考2022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是一个变化频繁的国家。翻开德国史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变幻莫测的景象∶边界在变。国旗在变。首都在变,头衔在变,语言在变,就连国名也,变个不停。同一部德国史,对这个国家的形象的描绘,前面篇章与后面篇章迥然相异。它时而如温驯的绵羊任人宰割,时而如咆哮的雄狮显威于世界,真是反复无常,迷离混沌。……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开掘,德意志终于从这"混乱的通道"里走了出来,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中欧强国。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整体或部分),提出看法,并加以说明。
2021-04-2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鸿浩超级联考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无一例外,现代化的起点的标题都是“西方世界兴起”,而且名副其实,覆盖整个西欧。有学者将大西洋贸易、专制制度和对外战争中的获胜或失败三个核心因素作为实现现代化机制的主体部分。下面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


——摘编自叶成城唐世平《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十机制”的新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6-06更新 | 473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2·海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

材料一   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君主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也是在中央集权和联邦分权之间寻求平衡的妥协产物。一些学者对其有不同态度,如德国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认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是“由普鲁士霸权、联邦制的帝国联盟、旧的集权体制和现代选举法等构成的混合体”。它不是君主立宪制,而是“一种独裁的、半专制主义的虚假的立宪主义”。相反,德国宪法学家恩特斯·R·胡贝尔则认为,1871年宪法是“德国宪法问题的合适的解决之道”。

——摘编自沈辰成《德意志帝国宪法:富有特色的立宪议会制度》

材料二   每个国家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都应该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看它对当时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德国的现代化进程是由其特殊国情决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与德国统一前的封建专制相比,是进步的。宪法颁布后,德国历史的快速发展,也说明宪法满足了当时德国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张晓华《“情”到深处,“理”亦明——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重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德国两位学者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不同认识,并结合1871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2022-03-30更新 | 200次组卷 | 4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10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各民族、各国家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形式变迁的道路或途径。在各国、各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国家的政治发展以及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政治现代化模式在各国、各地区显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就西方国家所处的政治现代化的层次来讲,无论是其价值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是民主政治模式中都包含了不少“现代性”因素,我们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并进行批判性的吸收与消化。

——摘编自陈振川《中西方政治现代化模式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现代化模式”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5-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河北专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