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意志的统一和崛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世纪中期后,德意志地区掀起了对本民族文化的研究热潮。思想家赫尔德赞美德语是激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强调德意志历史的独特性。文学家格林兄弟出版了《德国英雄传说》《论德国古代民歌》和《德语语法》等书。这些现象折射出(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德意志地区B.德意志地区的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C.启蒙运动促进德意志统一的进展D.德意志的统一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德国姗姗来迟,结果刚一亮相就令全世界大吃一惊。德意志从濒临亡国的绝境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的措施,这些措施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国家振兴的基础。战胜法国并俘虏法国皇帝的元帅毛奇就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199010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德意志,它在哪里?也许,近两个世纪执着的寻找已经有了答案。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德国为例对“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这一观点加以解释。
2022-12-19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3 . 下图是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发展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A.政治统一加速德国经济现代化进程B.三次王朝战争推动关税同盟的建立
C.经济基础是政治发展的决定性力量D.德国的国内统一市场处于瘫痪状态
2022-05-19更新 | 35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认为,普鲁士等邦统治阶级采取“上层革命”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完成了社会和国家性质的资产阶级化。资产阶级生不逢时,出世太晚,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要协。这说明,德意志帝国专制特征主要缘于
A.社会变革的特殊性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转型时代的局限性D.君主专制的顽固性
2022-03-16更新 | 744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1487 年,德意志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颁布《纯正啤酒法》,确保仅用未受污染的洁净水酿造啤酒,这一法律得到众多邦国的认同;1871 年,巴伐利亚将这一法令能否被接收作为其加入新德意志帝国的条件。对“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有利于(     )
A.促进统一进程B.强化君主权威
C.推动文化融合D.增强民族认同
7 . 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地利站在英国、法国一方反对俄国,而普鲁士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同时,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又以承认法国获得比利时为诱饵笼络法国。此外,俾斯麦还同意大利部分诸侯签订同盟条约,意大利希望从奥地利手中收复威尼西亚。普鲁士的这些做法
A.丧失了主权邦国应有的民族尊严
B.给奥地利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军事打击
C.为德国统一构建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D.为其他国家的外交树立了成功的榜样
8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帝国这只强大的“夹子”,不仅把帝国内部紧紧地挤在一起,让内部经济浓缩交融,而且因被德国人当成“民族国家”而倍加重视。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加速了德国统一进程
B.国家现代化促进了德国国内市场的扩展
C.国家统一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
D.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统一的完成
9 .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著名的进步主义者简·亚当斯注意到,“专制”的德国政府竟是最关心劳动人民的基本需求的。1908 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被点名为“雇主责任立法方面最落后的国家”。这表明当时美国
A.亟待完善政府的社会职能B.民主法制建设落后于德国
C.国家干预经济思潮的兴起D.重视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
2021-05-18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最后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意志是一个变化频繁的国家。翻开德国史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变幻莫测的景象∶边界在变。国旗在变。首都在变,头衔在变,语言在变,就连国名也,变个不停。同一部德国史,对这个国家的形象的描绘,前面篇章与后面篇章迥然相异。它时而如温驯的绵羊任人宰割,时而如咆哮的雄狮显威于世界,真是反复无常,迷离混沌。……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开掘,德意志终于从这"混乱的通道"里走了出来,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中欧强国。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整体或部分),提出看法,并加以说明。
2021-04-2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