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出处
汉武帝建元元年
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资治通鉴·汉纪》
唐贞观七年
太宗与秘书监魏征从容论自古理政得失
《贞观政要》
清雍正七年
始设军机房
《清史稿》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2)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确立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019-01-30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维新思想一览表

人物著作部分观点摘录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天下大同”、“言民权”、“托古改制”……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兴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仁学》“仁以通为第一义”、“宣扬维新”、“破处等级,冲破网罗”……
严复《天演论》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在此以后”中的“此”的具体史实。在“此”前后外国的渗透方式有何变化?

(2)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不断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准备严重不足的中国早已注定损失惨重。

——摘编自《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反法西斯的战争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独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

——摘编自薛红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中日战争给你带来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
国力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万吨)石油产量(万吨)工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兵力(万人)后备兵源(万人)军舰(艘)军舰(万吨)飞机(架)
中国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战305
日本60239.763539.380%60余409.720077.12625

材料三 为了确保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1945年2月召开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有6个主要机构,最重要的是安全理事会。安理会由中、法、苏、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组成。任何实质性问题,均须经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中国不仅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而且还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日双方在战争中的特点。分析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仍然取得了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版教材标题“伟大的抗日战争”的“伟大”的理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民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和议割台湾,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首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丘逢甲上书电报内容

(1)材料一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的哪一次海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上书的背景。并说明丘逢甲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诺言的。结果如何?

2017-10-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