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中国近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空缺部分。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的条约

对社会性质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圆明园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
2019-1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法律文件政体国家元首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
1787年宪法民主共和制总统
法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民主共和制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


(1)西方近代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很多法律条文,形成了近代民主国家,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次填充表格。
                                            

材料二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A“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B“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根据表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写出相对应的条约名称。
A         B         C         

材料三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须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而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层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遇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感,将其唤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民国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2019-01-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8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明治初期日本对华地图盗编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
序号制图时间绘图地区或名称尺寸比例尺绘图机构
11872年台湾南部之图94*641/93000外务省
21877年7月清国沿海诸省99.9*64.11/250000海军水路局
31887年山西省全图149.9*80.11/700000陆地测量局
41890年3月满洲全图131.5*144.61/1680000参谋本部
51894年9月满洲全图98.2*1051/1680000参谋本部

A.反映出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野心
B.体现了日军地理勘探技术上的进步
C.揭示了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导致日本发动非正义性的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清代部分中外条约作准文本统计,侧面反映了
时间条约作准文本
1689年中国与俄国《尼布楚条约》以满、俄等文种签订
1842年中国与英国《南京条约》在汉文本基础上谈判,汉、英文订约
1861年中国与普鲁士《通商条约》用中国文字并德意志字样合写
1895年中国与日本《马关条约》以汉、日、英文签订,以英文本为准
1901年中国与11国《辛丑条约》以法文本为准
A.西方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B.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
C.近代国家主权和话语权的丧失D.清政府逐步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6 .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下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原则一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
原则二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
原则三各国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
A.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B.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
C.门户开放利于列强获得更多利益D.美国经济已经超越了西方列强
7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3)据材料三,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条约的最大不同之处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
2020-0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领导阶级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2020-01-17更新 | 712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节选自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费正清摘自《剑桥晚清史》


(1)材料一中的两个条款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反映列强侵华方式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中相关条款加以说明。
(2)史观能指引历史学习的不同角度。其中,民族史观强调各民族历史地位、相互关系,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是从世界整体角度研究整体与局部的地位与相互关系。据此,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2019-1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