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021-09-26更新 | 459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卷
20-21高二下·上海浦东新·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什库天主教堂的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清朝大臣刚毅却说:“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他们对义和团的不同描述主要是由于
A.所见所闻不同B.社会阅历不同C.时代观念不同D.立场视角不同
2021-09-08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新特点的条款是(   )
A.开辟内河新航线B.在苏杭地区开辟新口岸
C.允许日本在华各口岸设立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021-09-02更新 | 385次组卷 | 4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上海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合格历史试题
4 .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20世纪中国”时间轴。
2021-08-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2021-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83卷引用:上海市封浜高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试题
6 . 1898年《华盛顿邮报》的一篇社论:“无论如何,我们为一种新的感觉所激励。……就像尝到在屠场上的鲜血的味道,人们尝到了帝国的味道。”其评价的事件是
A.南北战争B.美西战争C.门户开放政策D.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1-05-28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的“科举观"

梁启超(1873年一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

材料一   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士弟子……。年十八偕入京师(考进士)……。下第归,道上海,从坊间购得《瀛寰志略》读之,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窃顷者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人不自保,皇上临轩发叹,天下扼腕殷忧,皆以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

材料三   去国以来……思想为之一变。……科举非恶制也,……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日: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梁启超青少年时代成长的主要因素。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梁启超对科举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科举认识的嬗变。
2021-05-05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沙俄外交大臣曾得意地说:“1900年的对华战争为历史上少有的最够本的战争。”他“炫耀”的是获得了
A.大片土地B.巨额赔款C.矿山路权D.“门户开放”
2021-05-05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末德国外长曾声称,在马关的要求将确立“日本对中国所有沿海省份实际上的优势。”此后,他呼吁日本应交还
A.朝鲜半岛B.辽东半岛C.山东半岛D.台湾岛屿
2021-05-05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