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5年某州县基层教官日记 (部分)。下表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中国(     
时间日记内容
1月24日《津报》冬月初九:旅顺船坞有英兵船八只,倭不敢问,已退出。
3月24日闻东省之将帅,有避敌者、纵敌者、通敌者,为之愤然!
3月25日闻倭人有每日给渠四百万元始停战议和之信,为之愤然!
7月27日少杰来,得悉台北失守,刘永福退至台南。时事不可为矣,李鉴堂中丞腔忠愤,令人感佩。
A.拒和抵抗成为共识B.与列强矛盾激化
C.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5-19更新 | 466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英法等国宣战,下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调兵北上援京共同灭洋。然而当时李鸿章率先电奏朝廷,称此为“乱命”,“粤不奉诏”。受其影响,多数地方督抚也宣布懿旨难从,并暗中同与朝廷交战的列强接洽互保。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官僚地位得到了提升B.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
C.地方督抚势力与中央决裂D.地方督抚成列强代理人
2023-03-26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带来的恶果包括(     
A.五口通商B.外国驻军中国战略要地
C.割让辽东D.禁止国人成立反帝组织
4 .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2023-03-02更新 | 397次组卷 | 4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2年8月,八国联军交还天津,但是规定天津周围20里内不准中国军队驻扎。在此情形下,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其训练的新军数千人改编为巡警,进驻天津及周围地区,中国警察从此诞生。袁世凯采取这一措施客观上(     
A.扭转天津混乱的治安局面B.维护国家对天津的主权
C.趁机扩大北洋军阀的势力D.捍卫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023-03-01更新 | 219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其中,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甲午战争如此评论:“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已。”材料反映出(     
A.清朝已经面临中央集权危机B.梁启超对李鸿章持肯定态度
C.为维新变法开展寻找理论依据D.李鸿章已经具有民族民主思想
9 .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
C.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是役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据此可知清政府战败后所造成的危害是(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