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上文出自晚清某档案中的《罪己诏》,文中“议约”的缔结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使中国开始丧失内河航行权
C.便利列强加大对华商品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1-02-02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得狂潮,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该政策
A.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
C.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进程
1896年6月《苏报》创办于上海的公共租界。
1903年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章士钊大胆革新,使宣传革命的文章和报道逐渐成为《苏报》的主要内容。
1903年6月29日《苏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章太炎在文中直呼光绪皇帝之名,认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
1909年6月30日清政府以《苏报》“悍谬横肆,为患不小”密谋各华领事“务将该馆立即封闭”。
1903年7月4日上海道袁树勋亲访英、美领事,密谋镇压因苏报案而起的学生运动。
1903年7月7日《苏报》被封,租界工部局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章、邹在租界法庭上继续宣传革命,坚持斗争,蔑视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的迫害。
1904年5月经过三次审理,租界法庭判章太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罚做苦力。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材料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准确全面)
4 . 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
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鸦片战争爆发后
B.甲午战争失败后
C.八国联军侵华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
2019-04-05更新 | 277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9-03-08更新 | 241次组卷 | 70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创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2019-01-21更新 | 710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
B.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
C.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
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

9 . 革命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由各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请回答:

(1)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说明“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2)材料二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的第二阶段分别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列宁的夺权方式有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苏俄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毛泽东式的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概括说明出现不同的原因?

2018-03-0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