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说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时人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自我革新能力的丧失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民族和民主意识的逐渐觉醒
2020-10-23更新 | 152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2020-03-18更新 | 194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2508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5届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战争重组了新的东亚国际关系……大清国原始制度被震撼,大中华汉民族为中心的一代有识者,毅然投身角逐乱世的政治舞台。”上述材料中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并在病榻上交代了他的临终奏折:“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
A.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B.增开天津为商埠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6 .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2017-02-17更新 | 55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7 . 1896年,清政府设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成为仅次于外务部的第二大部,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同时将商部和传统的工部合并,成立农工商部。这些措施
A.挽救了清朝统治危机B.削弱了地方的财政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